山东:齐鲁文化——从农耕文明走向现代社会

山东:齐鲁文化——从农耕文明走向现代社会

摘要:以儒学为核心的齐鲁文化蕴含着许多可资利用的精髓,但是无可否认,它毕竟是小农经济时代的产物,因而不能像一些文化复古派一样主张全盘接受,必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齐鲁文化作为相沿已久的历史传统,同现代社会存在一定的冲突,因此要在传承的同时,扬弃、创新并发展齐鲁文化,从而使它获得新生。

灿烂丰厚的齐鲁文化是山东人民的灵魂和血脉,是山东人民的精神记忆,它像遗传基因一样仍然滋养着这块土地上的子孙,长期以来齐鲁大地经济社会发展深深打上了齐鲁文化的烙印。尽管伴随着人们社会交往的扩大,不同地域间的文化相互交融,文化趋同倾向越来越强,彼此之间的文化相似性也愈来愈多,但积淀于心理深层的齐鲁文化个性和鲜明特质仍然顽强地流淌在山东人民的血液之中,影响、规范着本地域的精神风貌、习俗风尚和众趋人格,由此形成山东人共有的价值观和认同感。

先进文化建设根在积淀,重在创新,贵在发展,必须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发展。以儒学为核心的齐鲁文化蕴含着许多可资利用的精髓,但是无可否认,它毕竟是小农经济时代的产物,因而不能像一些文化复古派一样主张全盘接受,必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尤其是传统齐鲁文化中还存在一些消极落后的成分和影响,如官本位意识浓厚,凡事讲求官职大小、讲究等级秩序;商业意识滞后,因受齐鲁文化重义轻利、农本商末、重道轻器、安贫乐道等影响,导致山东商业动机相对不足;信用观念缺乏,山东人较为实在、厚道,但由于长期以来彼此交往依赖于人情、礼节、伦常,因而缺乏建立在法制理性基础上的信用意识,等等。这些表明,齐鲁文化作为相沿已久的历史传统同现代社会存在一定的冲突,尽管不能像过去激进反传统主义者那样陷入文化虚无主义的泥潭,极力贬低乃至全盘否定齐鲁传统文化——这势必导致文化失败主义,导致齐鲁文化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丧失——但也不能走向文化原教旨主义,而必须扬弃齐鲁文化,创新齐鲁文化,发展齐鲁文化,从而使它获得新生。

创新文化与文化创新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创新文化是实现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外围环境和终极目标;文化创新是创新文化形成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条件,是实现创新文化的载体和道路。加强齐鲁文化创新,应当充分发扬以改革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时代精神,培养起事关齐鲁文化创新的创新精神、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创新哲学、创新主体、创新人才、创新能力、创新品格、创新制度、创新机制等在内的创新文化。而要尽快培植起创新文化,就必须大胆剔除齐鲁传统文化中崇古、保守、专制、奴性等有阻于创新的劣势因素,挖掘其中可以激发创新的合理成分;积极营造有利于齐鲁文化创新的文化氛围,形成创新光荣、守旧可耻的社会风气;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以思想理论创新为先导,大力提高齐鲁文化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由于齐鲁文化产生并长期依附的社会基础——以小农经济、宗法关系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封闭型社会已经不复存在,并向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开放型社会转轨,因而齐鲁文化要继续成为当代山东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就不能不在性质、类型、地位、形态等方面实现创造性的现代转化。

以儒学为代表的齐鲁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传统,有适应现代化的一面,因而要大力加以弘扬,同样它要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就要结合当代社会实际进行改造、重建,以转化为新的山东精神价值体系。除了要对齐鲁文化中的各种精神要素进行弘扬和转换外,还要对鲁文化的重德尚礼、爱国爱家精神品格,和齐文化中的争霸图强、奋发有为、敢为天下先的英雄之气,进行创造性转化。尤其是要注重对齐鲁道德文化传统的转化,例如把对封建君主的“忠”转化为对企业的“忠”,对“五伦”也要赋予它新的内涵、新的生命力、新的要素,像国内提出的新孝文化即是对儒家“孝道”的超越。

齐鲁文化最核心的是思想理论学说,它们是发展山东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根基之一。要努力构建与经济文化强省相适应、具有齐鲁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和研究体系,就要依托丰厚的齐鲁文化资源,推出更多的精品力作来。齐鲁大地历代所涌现出来的历史名人、历史故事、历史文物以及哲学、诗歌、小说、散文、辞赋、音乐、戏曲、美术等作为用之不竭的文化富矿,是当前山东文艺创作的灵感源泉。将这些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整合和加工,可以转化为诗歌、小说、歌舞、绘画、雕塑、戏剧、电影、电视、动漫、游戏等,打造出时代的文艺精品。

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越来越相互交融、越来越一体化,特别是在知识经济形态日益来临的大背景下,文化不仅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直接因素,还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以至于出现了文化经济、体验经济等特殊经济形态。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知识密集和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低成本、无污染、可重复开发等特点,在推动齐鲁文化创新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借助齐鲁文化的产业化,一方面可以把齐鲁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为广大消费者所认知、所认同,从而有利于齐鲁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本质是创新、创意,它强调人的知识和智力对经济的渗透和贡献,因而将齐鲁文化融入文化产业和产品中不失为实现齐鲁文化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作者系山东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