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群众路线就是坚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坚持群众路线就是坚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我们党自建党之初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时刻为实现人民群众的历史而奋斗,因此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之一,是我们党最能体现为人民服务本色的路线之一,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化。只有真正坚持群众路线,才能保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的成功。

一、群众路线的提出和历史作用

1929年9月,周恩来在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专门论述了“红军与群众”的关系,指出,红军必须避免单纯的军事行动,而应积极与群众斗争取得密切联系,把群众日常生活斗争引导到政治斗争以至武装斗争,把广大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要帮助群众建立自己的组织和政权,发展武装。肃反、筹款等工作要经过群众组织来做,“一定要经过群众路线”。同年12月,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指出:一切工作在党内讨论之后,再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第一次系统地、完整地阐述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他指出:“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

刘少奇在党的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毛泽东论述的群众路线作了系统的阐释和重要的补充。报告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 ”正式确立了群众路线作为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

我们党在各个时期都把贯彻群众路线作为根本的政治路线,在土地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都不遗余力的去为群众服务,把自己的一切方针、政策都是在解放全国人民、实现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和执行。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面对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上提出了“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从“唤起工农千百万”到“千千万万”“浩浩荡荡”,这是群众路线在民族危亡的情况下的新要求,促进了党的战略重心乃至组织方式的及时转变,为坚持并赢得抗日战争凝聚了巨大的民族力量。解放战争时期,党和毛泽东同志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政治清醒,制定了符合实际和长远政治发展的措施。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作出“六条规定”,共产党人以更加紧密联系群众的思想认识、工作方式,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同甘共苦,并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淮海战役结束后,陈毅元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解放军打到哪里,就把粮食推到哪里,没有坚定的群众立场,没有有力的群众路线下制定的方针政策,这种情形是很难想象的。可以说正是党时刻坚持群众路线,时刻不忘群众疾苦,为实现群众利益不懈奋斗,是不可能取得全国的解放的。

改革开放的先锋凤阳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和推广,也深刻的体现出我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取得路线。从而打开了农村的改革,为改革开放打开了第一道大门。

二、群众路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心向背,历来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原因。对此,毛泽东曾经说过,“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政治,一切政治的关键在民众,不解决要不要民众的问题,什么都无从谈起。”依靠人民、发动人民、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有了这个优势党才可能在其他各个方面处于很大劣势的情况下逐步取得革命的胜利成为执政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但是,随着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随着党员干部的结构变化,随着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要求的进一步上升,我们面对的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重大变化,群众工作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体的多元性,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所有制实现形式和分配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使得新时期群众主体具有多元性的特点,现在既有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也有常年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既有传统意义上的群众工作内容,也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生的新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贫富差距有不断拉大的趋势、群众民主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各阶层的群众主体都相应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工作内容的日趋复杂。改革开放以前的群众工作,主要是围绕政治问题展开,政治利益居于中心地位。新时期的群众工作,经济问题成为中心问题,由于贫富差距拉大,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少数仍然相对贫困的人有不平衡心理甚至有不劳而获的思想,一旦出现相关事件便使得变得更加复杂。有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更为复杂。思想上的对抗性。干部与群众之间本是鱼与水的关系,思想一致、感情融洽。但是一些干部工作作风粗暴、简单的一刀切的工作方式伤害了群众的朴实情感,引起了群众误解和不信任。尤其是一些困难群众因家庭负担过重而产生抵触情绪,因收益少而存在失衡心理,导致干群关系不是在交流中缩小距离,而是在实践中扩大分歧,久之,则产生对抗心理,给干部与群众之间增加了障碍和难度。一些干部中也出现了诸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削弱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影响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使命的实现。因此,落实好、发展好、实现好、培育好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情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历史和实践不止一次的证明,得民心者的天下。执政党脱离群众造成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脱离群众势必脱离社会发展的实际,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人们群众的实践史,脱离群众,脱离生产生活的一线,就是脱离社会实践,就不可能实事求是科学准确的分析、研判形势、客观正确的制定政策,从而导致先进性的丧失;脱离群众势必失去民心,人民的信任和历史的选择是党的执政地位的合法来源。工作脱离群众,如果不能代表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那么势必会失去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就会失去改革发展最根本的动力。

随着党和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在处理党群关系问题上,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同时不断地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创新。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党始终突出地强调群众路线这条主线,而且异常鲜明。无论形势怎样发展,群众路线都是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保障,是做好工作的一把“金钥匙”。

世界历史的兴衰更替证明任何执政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执政党被更替的一条共性规律就是脱离群众、丧失民心。只有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是使我们党的基业永葆青春的根本。

三、新时期应该更好的坚持群众路线

如何在新时期坚持和发扬群众路线,首先需要在对当前当前社会现实有清醒、深刻而全面的人士基础上进行,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脱离的现实是不可能真正与群众尤其是与普通民众建立密切联系的,从根本上转变作风。

首先,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也是基础性要求。在新时期,坚持正确的群众路线必须以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为切入点。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我们要细心体察群众愿望和利益要求的变化,使我们的政策措施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群众利益,使我们的工作更好地、更有力地体现群众的利益。同时,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和帮助群众正确认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自身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党和国家的事业在发展进步,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改革的深入也相应的发生变化。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是一个历史概念,不会一成不变,因此实现、满足和维护好群众的利益,在各个历史时期有不同内容,应该在不同的时期进行研判分析,细心体察群众愿望和利益要求的变化,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政策措施才会更全面、准确地反映群众利益,才有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利益。同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和帮助群众正确认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自身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历史证明,凡是群众路线坚持得好、群众利益维护发展得好、群众间利益协调得好的干部,获益就多,反之就少或没有。

其次,把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机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求把握群众中的真正的情况,真实的愿望,深刻体现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在工作路线中的贯彻执行。制定政策和决策时应该充分尊重和反映群众的实践和愿望,把它作为根本依据,这样才能确保政策和决策的正确性。只有时刻注意,经常发现,形势的发展、群众诉求的变化才能获得制定政策、作出决策的依据。制定是为了执行,同时执行又是检验方针、政策的“试金石”,把方针、政策放到群众的实践中去检验它对不对,好不好。对了的就坚持,不足的就完善,错了的就纠正。可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绝不只是一种简单的工作流程,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一“来”一“去”事一个看似简单,实际是一个循环提高,不断发展的过程。

在新形势下,坚持正确的群众路线必须以强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为切入点。以各种方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认识群众路线的意义,强化坚持走群众路线的信念,真正找到化解干群矛盾的和做好各项工作的“钥匙”。

再次,完善、强化制度建设,为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在新形势下,坚持正确的群众路线要有完善有效的制度和实现途径。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使一些干部在贯彻和坚持群众路线的具体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或失误,特别是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或者在某些特殊利益集团的强大攻势下,失去坚持群众路线的动力和信心。真正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考虑和处理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并细化成为具体的考评体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让干部对群众有感情、有敬畏。用一套完善的制度及其有效执行机制来激励党员干部坚持群众路线的信心和决心,矫正和约束我们的干部在这条路线上的偏差或失误。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