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部印发了《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规定,出差人员应当严格按规定开支差旅费,费用由所在单位承担,不得向下级单位、企业或其他单位转嫁。住宿费、机票支出等按规定用公务卡结算。(《人民日报》2014年01月07日02版)
《办法》的制定出台,正是为了防止和纠正部分干部到基层调研提要求、随意改变工作行程安排,制止接待单位超规格安排住宿、伙食的现象。《办法》将进一步管住干部的“口”、“足”、“手”,让其逐步养成按“规定埋单”的“习惯”。
限制干部的“食谱”。中国人最讲求吃,虽然爱吃,但也讲求方式方法,所以“吃文化”在中国可谓博大精深。当前,一部分干部下到基层后,一方面下级为了给上级留下好的印象,往往会安排当地的特色菜肴来招待上级。同时,如果上级在基层停留的时间长了,下级还要想方设法的换着口味来安排菜肴。另一方面,有的干部言语谈吐之间,往往会透露出自己的想法,如“听说你们这的某某菜很有名”、“你们这的某某菜味道好”等等,下级当然心领神会,立即就会安排落实下去。表面上看,可以理解是向上级宣传介绍了本地的特色饮食文化,本质则透露出一部分干部的“享乐主义”之风,严重影响了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中央出台的《办法》,就是要管住干部的嘴,不该吃的不吃,超标准的不吃,要求各级干部到基层调研时,严格按规定标准自行用餐或交纳伙食费。
控制干部的“行程”。当前,一些干部到基层,表面上打着去调研的旗号,实则只是把调研当作到基层的“规定动作”,“隔着玻璃看看,坐着轮子转转”,听听汇报、看看材料。“规定动作”做完,就想着“规定外动作”,问问本地有什么好看的、好玩的风景名胜,顺道去看看、去转转。表面上看,工作没有受到影响,但却增加了基层的工作负担,偏离了到基层调研的主要目的。中央出台的《办法》,就是要求各级干部要严格“规定动作”,不得向接待单位提出正常公务活动以外的要求。同时,要以公开透明的方式,监督接待单位是否主动安排正常公务以外的活动。
斩断干部的“伸手”。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亲戚朋友之间互相走动走动、互赠礼品也是增进感情的有效形式。然而,这一传统在官场上却逐渐被“异化”,上级到下级正常的开展工作也要“礼尚往来”。下级为了让上级肯定自己的工作,也要略表“心意”送些土特产品,这样,才会给上级留下工作做得好的“好印象”。殊不知,收受土特产品是滋生“腐败”的根源。第一阶段,可能是收受些土特产品。第二阶段可能就会收礼金、礼品和购物卡。随着数量越来越大,今后可能还会收受巨额钱物,甚至房产,这将让干部逐渐走向犯罪的道路。中央从拒收土特产抓起,就是要从“小事”入手,让干部自觉养成不拿、不要的良好“习惯”,从而树立广大干部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