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际眼光讲好中国故事(2)

以国际眼光讲好中国故事(2)

 三、向世界说明中国需要持续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对外传播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必须紧密结合新形势下文化开放的新要求,立足当前和未来传播趋势,研究和破解新问题。

加强对话语体系和话语权的研究。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同世界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以及中国的核心价值观等在语言转换(翻译)方面面临很大挑战。一些相关概念表述在现有各式各样“词典”和“百科全书”中难以找到现成的翻译。因此,我们不仅要深入了解、不断适应现有的规则及话语体系,更要下大功夫,着力打造我们自己的话语体系,并在国际话语体系中发挥作用。这事关我们与不同文化、不同制度、不同理论进行交流、交融、交锋的能力与水平,事关我们能否具备一个大国应有的国际影响力。

传播好中国的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当前,国际社会在关注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关注其背后的发展理论、道路、制度及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系列执政理念、执政方略以及核心价值取向,在国际社会引起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比如,“中国梦”、“新型大国关系”等提法,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与价值追求的最新表达。如何以一个大国的世界观、气度胸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生动的语言来深入理解、诠释和传播好这些概念和理念,阐述好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如何既坚持用爱国主义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又充分展现谦虚、理性、包容的大国风范,构建一个既符合中国实际又能为国际社会所接受的话语体系,是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对外传播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重大课题,也是国际传播的核心能力。

提升新媒体的对外传播能力。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新媒体终端的快速发展,为传播中国观点、展示中国形象带来了新的机遇。运用于信息传播的载体和相关产品平均每12个到18个月就会产生新的变革或突破,推动着信息传播载体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并深刻影响着信息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变化。而信息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变化又对传播载体的发展提出新的需求,刺激着技术的进一步创新。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传播的形式和内容都进一步向着多元、多样、多变的方向发展。新媒体也已成为舆论斗争、竞争的主战场。如何利用发展迅猛、形式多样的新媒体实现中国的对外传播,是一个重大而迫切的研究课题。我们既要抓住传播技术的发展给对外传播带来的机遇,不断适应技术创新对传播内容、形式、机制、人才等提出的新要求,同时要有眼光、有办法趋利避害,防患未然,把握新媒体环境下舆论传播的主动权、主导权。

用国际表达讲好中国故事。讲故事不同于概念对概念的解释、定义对定义的介绍,而是用受众可参照、可比较、听得懂的有情感、有情节的方式与内容,用他们习惯的方式介绍中国,是效果比较好,影响力、吸引力、感染力比较强的办法,这已被中国对外传播的大量实践所证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年多的对外交往实践已经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讲故事的水平就是向世界说明中国的水平。讲好中国故事,能够直接让世界更好地感知中国、理解中国、接纳中国、喜欢中国,有助于破解国际舆论中对中国的成见、偏见、疑虑甚至敌视。而亿万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追求和实现中国梦的“中国故事”本身,将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着眼国内外形势的快速发展和传媒环境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只要我们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深刻认识、主动把握新时期进行的伟大斗争的新特点和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机遇与挑战的新内涵,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对外传播工作就一定会更有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亲和力和影响力,对外传播事业也一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的力量。

(作者:中国外文局局长)

责任编辑:宣讲家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