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再次对华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 产业突围亟需苦练内功(2)

摘要:以光伏业为代表的“中国制造”正在刺激起越来越多的海外市场贸易保护主义,市场拓展困难重重。仅2014新年伊始的半个月内,商务部网站就已公布了十余条贸易预警,除美国以外,巴西、印度、墨西哥等新兴市场也在对“中国制造”频繁发起各种双反调查。

该负责人表示,2011年11月,美方不顾中方反对,执意对中国产光伏电池启动双反调查,并于2012年12月决定征收29.18%至254.66%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高额的双反税率使得中国企业很难向美国出口中国产光伏电池产品。美方于2014年1月23日再次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目的在于全面严格限制中国对美出口晶硅光伏产品。

该负责人强调,中方再次敦促美方,遵守法律和规则,客观公正审慎处理调查案件,防止滥用贸易救济措施。中美间光伏产品贸易磋商的大门始终向美方敞开,希望美方与中方进行坦诚对话和磋商,妥善解决贸易争端,实现两国光伏产业互利共赢。

2

(1月9日,工人在正泰新能源公司生产车间生产太阳能发电板。)

产业突围或待“内功”发力

除了将对实际贸易带来冲击之外,“双反”再续更似一场新的浓重雾霾,警示着海外市场的不确定与残酷。

实际上,以光伏业为代表的“中国制造”正在刺激起越来越多的海外市场贸易保护主义,市场拓展困难重重。仅2014新年伊始的半个月内,商务部网站就已公布了十余条贸易预警,除美国以外,巴西、印度、墨西哥等新兴市场也在对“中国制造”频繁发起各种双反调查。

不过业内人士也表示,很多光伏企业对于美国此次的举动并不意外,早在Solarworld申诉提出当天,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就开始警示相关企业,台湾的相关光伏业者也在积极开展抗辩准备。

对于几年来“外受双反阻击、内承兼并整合压力”的我国光伏产业而言,2013年国内扶持政策频出所释放的阵阵暖意似乎正在昭示,未来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将更多的转向“内功”。

一方面,提高企业核心技术能力仍是关键。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日前就曾指出,光伏乃至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能仅靠政府补贴,尤其是不能“有多少补贴干多少活”。唯有具备独立、可持续发展、不可替代的技术竞争力,双反之声才能真正消弭。

另一方面,国内市场开拓与挖掘的“内功”也是光伏应对双反负面影响的重要方向。1月14日召开的201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国家能源局已确定2014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14GW,这对于光伏制造企业来说无疑将是极大的刺激与推动。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任浩宁也指出,2014年光伏产业80%的增长机遇在国内电站的建设,企业应将重心转回国内。(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