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强调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意义(3)

当前强调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意义(3)

12个词组是怎样提炼出来的 

可以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性追求、和谐社会构建、公民道德建设3个要点加以理解

记者: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确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个层面、12个词组、24个字的基本内容时,有哪些重要考虑?

施芝鸿:据我了解,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界定和内涵表述,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扎根于中华文化历史土壤,着眼于吸收人类文明共同成果和价值共识,着眼于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人的发展提供根本的价值导向、明确的价值依据和评判标准,从而影响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引领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具体价值观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精神引领和灵魂统摄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3个层面、12个词组、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是一种立足国情而又面向世界、立足当前而又面向未来的表述,不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而且同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同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现在,党内外、国内外正在对我们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各种解读和评点。我认为,以下3个要点需加以关注和重视。

第一,要联系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性追求来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积贫积弱、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直怀抱着两大历史性追求:一是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这两大历史性追求,一是要救亡;二是要富强。毛泽东曾对中国人民的这两大历史性追求作过深入的理论分析。他强调,国家的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是国家富强的历史前提,“一个不是贫弱的而是富强的中国,是和一个不是殖民地的而是独立的,不是半殖民地的而是自由的、民主的,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的中国,相联结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浴血奋战、牺牲了几千万中华优秀儿女的生命,现在,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历史性追求已经实现,第二个历史性追求正在积极努力实现的过程中。

联系这两大历史性追求,可以看到,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个人这3个层面,用12个词组、24个字所作的概括和表述,特别是从国家层面上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4个词组、8个字的表述,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和中华民族几代人的历史追求、目标追求、价值追求。那种认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只是国家奋斗目标而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看法和说法,显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站不住脚的。特别是联系到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我们的中国梦,在举国上下、全球中华儿女中引起巨大反响,更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表述具有空前的民族感召力、精神凝聚力、团结向心力。这也生动表明这个核心价值观确实是我们党、我们中华民族现阶段思想上、政治上的最大公约数。

第二,要联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等重要文献来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28个字”的总要求。这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28个字,涉及到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述那12个词组中的6个重要词组。如果我们再联系1986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和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相关表述,还会看到,这样的表述在我们党的重要文献中是一以贯之的。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