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明确提出“我国中小企业有灵气、有活力,善于迎难而上、自强不息”,强调“中小企业能办大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代表着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希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为培育和发展壮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指明了方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发展壮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意义,也面临着一系列现实挑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机制创新。

战略意义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持续深耕产业链供应链细分领域,拥有创新和效率双轮驱动发展的强劲动力。目前,我国已经涌现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对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注重创新发展,在细分技术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成为引领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同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多属于产业配套企业,与行业龙头企业有机互补,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为大型企业开放创新和集成创新注入新的动力,有效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二是保障产业链韧性安全。一般来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长期聚焦特定技术领域研发创新,在产品技术和工艺创新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例如积极开展首台套重大装备和首批次新材料创新,勇于突破技术“卡脖子”难题,保障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安全。三是有效破除“内卷式”竞争。受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当前国内一些行业出现“内卷式”竞争现象。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秉持差异化、特色化和创新性发展导向,深度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为其他企业带来榜样示范作用,对破除“内卷式”竞争具有一定的作用。四是提供更多就业机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动荡的外部环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其在细分领域的核心能力,保障企业拥有较高的成长能力和盈利水平,成为有效吸收就业和扩大就业岗位的重要力量。

现实挑战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我国逐渐建立起了以“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主体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群体规模和发展质量得到有效提升。面向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国家战略需求,当前发展壮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仍面临一些现实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挑战表现在复杂动荡的外部环境加大了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难度和风险。聚焦行业细分领域深耕发展虽然有助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塑造核心能力,但专业化发展也会使企业面临风险难分散、适应环境能力弱等挑战,需要企业具备敢于创新进取的企业家精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嵌入在产业链细分环节,需要与行业龙头企业分工协作发展,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龙头企业自身成长能力和盈利水平受限,不断向产业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传导各种压力,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形成一定的挤压作用。与此相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持续深耕细分市场,但在渐趋成熟的行业,细分市场容量增长有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面临着难以有效扩张市场的成长“天花板”,企业的核心技术较难找到更多的应用场景。同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多嵌入在区域产业集群中,当前许多产业集群正处于从要素驱动发展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型阶段,数字技术深刻重塑产业组织生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转换新旧动能和调适产业生态位等新的挑战。这些现实中的难题和挑战倒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以机制创新增强企业内生发展动力。

机制创新

激发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完善内生动力机制。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持续创新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需要坚持长期主义理念,深耕产业链细分领域,勇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持续开发市场空间,这要求有效激发和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一方面,鼓励和支持企业家聚焦产业链细分领域获得创新突破,积极创建高能级科创平台,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不断丰富技术创新的原理知识和前沿知识,奋力攻关突破行业细分领域的“卡脖子”技术,研制高品质的新产品和服务,推动产业发展从跟随迈向引领。另一方面,面对市场变化、技术创新等带来的风险挑战,企业家需要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客户和供应商、企业内部的员工和股东等利益相关者精诚合作,以共创共享的理念整合利用内外部资源,围绕核心技术优势探索拓展技术应用场景的各种机会,推动企业持续开拓市场发展空间和稳步实现价值攀升。

增强龙头企业赋能作用,完善产业协作机制。行业龙头企业不仅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市场需求提供者,也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者,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意愿和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引导龙头企业坚持分工合作理念,根据产业分工的经济原则优化自身战略定位,加大国内外市场开拓力度,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持续发展创造更多的优质市场机会,助力中小企业聚焦产业链细分领域专精特新发展。同时,龙头企业还要发挥其技术创新、市场发展、品牌管理等方面的资源能力优势,以行业创新联合体等方式与产业链中小企业深度合作创新,主动帮扶中小企业优化创新机制和提升创新效率,主动通过内部创业等方式孵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提供支持。更为重要的是,龙头企业要强化包容性发展和合作共赢理念,在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深化合作的同时,给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合理的盈利空间,避免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

加快数据要素有效供给,完善市场开发机制。当前,数据和数字技术已经成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新型生产要素,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机遇。虽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产业链细分领域拥有一定竞争优势,但其高度专业化发展及其所产生的数据资源较为有限,容易锁定企业的行业和创新边界。因此,需要提高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水平,完善数据产权法律法规,推动数据分级分类管理,确保数据安全可信,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科学客观的行业数据,帮助企业敏锐洞察不同行业的市场机会,助力企业将核心技术扩展应用到更多行业场景。数字平台需要加强普惠型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供给,赋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低成本、高效率地链接更多的企业和消费者,并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数字技术助力企业精准分析和把握市场机会。此外,合力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利用数据和数字技术开拓市场的能力,具体来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需要加大数字化建设投入,专业服务机构需要面向中小企业开发适用的数字技术,而产业链大企业需要对中小企业数智转型发挥更多牵引和示范作用。

培育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完善生态共生机制。一般来说,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围绕特定的产业,开展本地化生产协作和合作创新,可以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聚焦产业链细分领域发展创造有利的区域创新创业生态。一方面,需要加快推动传统的要素驱动型产业集群向现代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转型升级,通过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创建科研平台等方式,不断提升产业集群创新能级,积极引导集群企业主动调整和优化生态位,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相关部门的集群治理功能,避免过度竞争和模仿创新等问题,形成合作有序的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另一方面,根据技术创新和市场发展等现实需求,动态调整和优化区域产业集群的地理边界,倡导跨区域发展产业集群,主动融入和升级全球产业分工协作体系,积极引育国际化、创新型、品牌化的优质企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更多潜在合作伙伴。同时,注重围绕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及其地域历史文化元素,加强产业集群的品牌发展战略规划和宣传推广,培育一批具有国内国际重要影响力的大中小品牌企业,持续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品牌价值和竞争优势。

(作者系浙江大学企业投资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