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家湾73户村民很快就要搬进新居了。”看着一间间房子从规划图变成一座座新居,四川成都邛崃市高何镇工会主席汪一备感欣慰。镇政府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单身宿舍是汪一这段时间的“家”,一张床、两张旧桌子是全部家具。
去年来,成都市开展机关党组织、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工作,通过用好群众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三张单子”,推动党员干部带着精细化服务到社区上岗报到,沉下心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诉求。截至目前,成都市直机关已有1087个机关支部8000多名党员干部主动深入结对帮扶点,足迹遍布100个定点帮扶村(社区)、420个“双报到”社区、500多家企业,走访群众4000多户7000多人,为群众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群众点单:避免“解决”与“诉求”脱节
在“走基层”活动中,成都市委常委带头,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到“双报到”社区和结对群众家中走访座谈听民意,与社区干部一道建立民生诉求、困难群众和稳定工作3本“明细账”。目前,全市已有7.4万多名领导干部采取结对联系、定期走访等工作模式,深入开展入户走访,覆盖群众65万多人,收集群众意见9.8万余条。
群众点单,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摆出来,相关单位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这种“先知民忧,再解民忧”的工作方式切实解决了群众所急,避免了“解决”与“诉求”脱节的尴尬。
家住成都市芳草街道新能巷社区的赵志群,通过给社区下“订单”,在雨季前解决了院内非机动车棚顶的老化问题。“去年7月,我看到院内的非机动车棚老化,一旦雨季来临,就有垮塌的危险,所以我决定向社区反映。”社区接到“订单”后,在半个月内完成了从下“订单”到修缮的一系列工作。赵志群认为,“订单”代表着群众最迫切的需求,根据“订单”开展工作“很得民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