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弄清“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 争作为民务实清廉的表率(3)

河南:弄清“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 争作为民务实清廉的表率(3)

弄清“为了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了谁”,是反映党的执政宗旨的价值观问题。为谁立命、为谁谋利始终是一个根本性、方向性问题。弄清“为了谁”,才能找准奋斗的目标方向。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践行党的宗旨,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些干部把“为人民服务”挂在嘴上,但在思想上、组织上、工作上、作风上、廉洁上却迷失了方向,台上讲“为了人民群众”,私下做的是“为了官帽”、“为了政绩”、“为了私欲”,根源在于宗旨意识退化、群众立场不稳、奋斗目标偏离、为民情怀淡薄。弄清楚“为了谁”,就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永存敬民之心。没有群众就没有党。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就失去了立党之本;背离了人民群众,我们就丧失了执政之基;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付出,我们就失去了力量之源。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要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自觉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一方面,要感恩群众,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充分考虑广大群众的切身感受和实际需要,把感恩之心转化为为民、利民、惠民的实际行动。另一方面,要敬畏群众,经常用群众这面镜子照照自己,匡正自己的人生追求,校验自己的责任态度,衡量自己的职业精神,坚守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要常怀亲民之情。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要站稳群众立场、强化宗旨意识,视群众为“家人”,视群众难题为“家事”,视群众期待为“家计”,在感情上与群众相融,在思想上与群众共鸣,在行动上与群众合拍,做到站起来当伞,为百姓遮风挡雨;俯下身做牛,为人民鞠躬尽瘁。要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诉求,把正确处理人民诉求的过程,变成疏导群众愤懑情绪的过程,变成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维护群众利益的过程,真正使干群之间情绪无对立、办事无猜忌、沟通无障碍,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要善为得民之举。党对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前进方向,发动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道理让群众顺气;要依法办事,以诚取信,讲法治让群众服气;要换位思考,以情感化,讲感情让群众消气,切实保护好、凝聚好、发挥好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要多做惠民之事。“德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利民。”各级党员干部要竭尽全力,扎实工作,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真正把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在服务群众上,要努力做到为群众不怕得罪人,为群众不怕任务重,为群众不怕事情烦,为群众不怕自己亏,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当中,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