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是陕南山区一个典型的国定贫困县,全县山大沟深,自然灾害频繁。一度经济发展慢,干部人心散,群众怨气多,信访矛盾大。从2007年开始,县委、县政府推出一系列为民便民利民措施,逐步形成了联系服务群众的“五个一”工作法,即:一套广纳民意的决策办法、一套直面百姓的沟通办法、一套便捷高效的服务办法、一套帮扶到户的增收办法、一套民意导向的用人办法。通过实施这“五个一”工作法,锤炼了干部队伍,群众得到了实惠,全县上下心齐气顺干劲足,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从2007年到2012年,紫阳县域生产总值增长2.8倍,财政收入增长4.3倍,生产总值增速从全省75位上升到22位。全县高考本科达线人数由2006年的不足100人增加到2013年的1326人,高考上线率位列全市前茅。近几年,紫阳还为全县21个镇每镇建成一所高标准敬老院,对4358名五保老人实行集中供养。群众普遍关心的看病贵、房价高、出行难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连续四年,紫阳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三无县”。2012年,紫阳县委被中组部授予“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县党委”称号。去年,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评价:“紫阳的系列做法很实在、很管用,做到了联系群众主动化、服务群众常态化。”
什么是真正的政绩——
紫阳一套广纳民意的决策办法的实践表明:
只有体现群众利益的发展成效才是真正的政绩,办好群众最期盼的事就是最大的政绩。
从2007年开始,紫阳县委、县政府不断拓展问计问政渠道。一是发放“万人问卷”。二是建立覆盖全县的民情信息库。三是随时掌握舆情动态。投资30余万元建成网络舆情信息系统,不间断自动检索中、省、市主流网站、各级政务网站和“紫阳人社区”等网站涉及紫阳的各类信息。这些民意收集渠道基本覆盖了全县工作的方方面面,每年征集各类意见建议近万条,有的被直接采纳,有的作为领导决策依据。
紫阳县班子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和群众意愿有效统一起来,不搞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八年如一日,埋头苦干、以干克难,通过做好一件件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事,换来大跨越的发展结果。
什么样的决策群众才拥护——
紫阳一套直面百姓的沟通办法的实践表明:
做决策、定政策一定要站在群众立场考虑问题,只有真正体现群众意愿的决策才会得到群众拥护。
许多群众之所以气不顺、怨言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群众有难求助无门,干部服务流于形式。
为畅通干部联系群众途径,紫阳县一是公开领导干部信息。2007年开始,县委、县政府领导率先在县城广场公开自己的照片、手机号码、办公电话和职责分工。随后,全县所有县、镇干部职务、岗位分工、手机号码等信息在政府网站和办公场所全面公开并坚持至今。8年来,全县科级以上干部接听和处理群众来电、短信6万多个。二是开通政务服务热线。县上开通了“4411111”便民百事通热线电话,寓意“事事都找五个一”。实行24小时专人值守,问答全程录音,接受政策咨询、投诉建议、困难求助、政务转办、信访举报等,建立来电“接洽、登记、转办、督办、回访”闭合系统,确保有问必答、有难必帮、推诿必究。通过这些渠道,及时化解老百姓的急事、难事、怨事,增强了群众对干部的信任。
县委书记王晓江说,紫阳作决策定政策,一切按群众意愿去做,因此,紫阳每年确定的20件实事,事事都办得顺手,办到群众心坎上,所以群众才十分拥护。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