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群众工作很难吗——
紫阳一套便捷高效的服务办法的实践表明:
只要走进群众,跟群众同甘共苦,就会取得群众的理解,赢得群众的信任。
为提高政务服务效率,紫阳县不断优化便民服务体系。一是主动给群众送政策。紫阳编印了《惠民政策及法律法规知识问答》9万多册,内容涵盖方方面面,涉及惠民政策清清楚楚,办事程序一目了然,全县所有农户和干部人手一册。二是强力推进审批职能整合。县委、县政府大胆探索,对过去分散在各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逐一清理,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事项由原来的32项增加到202项。对纳入中心的各项行政审批事项限定办理时限,明确追责办法;过去由多个部门联合审批的事项,现在由牵头部门全程代办;除法律法规明确要求必须本人到场的事项外,办事群众和具体审批人员不再见面。有效杜绝了办事人员推诿扯皮和吃拿卡要现象发生。三是全天候值守为民服务。在乡镇全面实行镇干部两周轮休制度,确保节假日有半数以上干部在岗,随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县、镇便民服务大厅365天上班,随时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
紫阳公开领导电话,刚开始遭到很多人反对,担心麻烦缠上身,电话被打爆。起初电话确实不少,但随着责任的夯实,矛盾的解决,直接打给领导的电话越来越少。紫阳的干部每年大多数时间沉在基层,泡在群众中,形成了和谐的干群关系。
做好群众工作关键在哪——
紫阳一套帮扶到户的增收办法的实践表明:
县以下基层直接面对群众,在这个层面上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关键是要突破最后一公里,把服务群众工作做实、做透。
紫阳强力推行帮扶到户、增收责任到人的干部包联农户制度。一是干部包联全覆盖。1077名县直部门干部与5896个示范户、搬迁户、低保户等结成对子,898名镇干部与7万余农户签订帮扶承诺书,每人包联80至100户,做到帮扶农户固定化、联系群众经常化。二是量体裁衣抓增收。紫阳要求包联干部针对各家各户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制定增收计划。三是严格督查促落实。“干部沉下去,收入涨上来”,2013年全县农民实现人均纯收入6861元,是2006年的3.7倍。
紫阳县干部固定包联农户的做法,实现了干群全覆盖式“无缝对接”。广大党员干部把包联户加入自己的QQ群、微博微信群,与群众熟悉到“进村狗不咬,进门知油盐”的程度。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怎样抓出实效——
紫阳一套民意导向的用人办法的实践证明:
在县一级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要为加快发展锻造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
群众对干部选任有多大话语权,干部服务群众就有多大劲头。为促使干部眼睛向下,县委建立起以民意为导向的选人用人制度。一是考核强调群众评价。二是提名强调民意基础。三是干部升迁实行群众满意率一票否决。四是突出重基层导向。近两年,先后有37名干部因群众满意率低被诫勉谈话或调整职务,有3名干部在考察环节被一票否决。正确的用人导向,形成了“只有把群众的事办好,才会得到组织认可”的良好风气。
紫阳“五个一”工作法务实管用、简便易行,它找到了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基本工作方法,那就是,按民意决策,给群众方便,替百姓解忧,帮群众致富,看口碑用人;它的本质是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贯穿于一切工作;它的价值在于把为民务实清廉具体化、可操作,引导干部自觉主动为群众服务。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深入进行,群众路线在县级层面如何走、走多远、走多深,紫阳的实践是一个很有实效的探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