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爱情如何才能停下“金钱圆舞曲”
结婚费用动辄几十万元,直接原因是农村地区男多女少。因为,计划生育政策让人们倾向于生男孩,为此不惜花钱托关系提前检测性别。而且,上学和打工让更多的农村女孩迁徙到城市或外地,并在异乡落地生根。再者,留在农村的青年只有两种,一是有工作或家境好,他们挑媳妇都挑花眼了,二是没工作或收入低,这才是因婚致贫的群体。
而且农村地区结婚还有两句“丑话”,一个是说在前头的,一个是藏身背后的:女孩家长会理直气壮地希望对方证明财富实力,以便达到为女儿找个好人家的目的。但是,女孩父母不大可能再陪送天价嫁妆,会把一部分钱财留在自己手里。其目的很容易猜到,那就是养了女儿这么多年,却要到别人家去生儿育女,无法为自己养老贡献力量,于是将养老成本一次性转嫁给男方。
也就是说,农村地区天价结婚费用成为普遍现象,面子背后更是子女生活和父母养老的现实考虑。令人担忧的是,谁家都有儿女,他们都要结婚,因婚致贫就像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一样,扶起来的难度远超推倒下的难度。
除此之外,农村婚姻似乎还称不上乡村爱情,因为天价花费往往意味着父母包办,尽管你喜欢甲,却被安排嫁给乙,这样的感情悲剧并不鲜见。换言之,农村地区结婚花费无论多和少,都不过是为性资源开出的价码,只不过现在物以稀为贵罢了。农村仍旧是男权思想严重的区域,女性权利很难得到基本的保障,结婚前被父母剥夺,结婚后被丈夫剥夺,青春、爱情、梦想、努力都被婚姻和现实禁锢。所以通过上学和打工离开的女孩再也不愿回来,因为不想将通过努力赢来的权利再丢掉。
也就是说,农村结婚的天价花费,爱好面子、稳定生活、保障未来等原因显而易见,但根源在于女性被当成稀缺的性资源待价而沽,这是男女权利不平等激化出的“性别战争”。如今,女性借助不平权的偏见和歧视对男权无意识地反戈一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办法同样找不到乡村爱情,因为她们并没有自由选择爱情、婚姻、性权和独立的生活。
天价彩礼,婚恋何时返璞归真?
天价彩礼,不是第一次进入公众视线。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天价彩礼的影子到处都是。彩礼,是新人结婚时男方赠送给女方一定的财物,如果财物数量适当,也未脱离礼仪的功能,也算不上太过分。然而,如今结婚却成了不少男青年的负担,结一次婚花个几十万甚至一百万已经不在话下。只是,如此铺张浪费地操办婚礼,孩子们就一定能够幸福吗?用天价彩礼来给自家女儿的婚事添堵,就一定能给孩子幸福吗?
不可否认,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儿。但是,一个孩子家庭的穷富,与这个孩子的未来有什么必然联系吗?家庭富有的,如果孩子自身不努力,也可能富不过三代。家庭贫穷的,通过自己努力,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些婚礼上花费一百多万的,大都是花费他们父母的钱,最多只能承认他的父母亲很有本事,那么他自己是否真的有本事呢?对于富裕的家庭来说,一百来万根本不算什么大数字。对于贫穷的家庭来说,几万块钱就可能算是大数字了。只是,一个有一百万的人捐一万元跟一个有十元钱的人捐一元,哪个爱心更多好衡量吗?家庭经济暂时困难的,不代表日后不会飞黄腾达。家庭经济富有的,不代表未来依旧前途光明。而且,钱财的多少,与孩子人品的好坏、能力的高低,根本不能画等号。
如今,婚恋是自由恋爱、自由结婚,早已不是以往媒人做主、父母做主。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是否适合在一起生活,只有当事人双方心里清楚。彩礼,其实是封建时代礼仪的残余。说得更直白点,就是封建时代卖女儿的残余。女方家长以为把孩子养到这么大,需要男方进行相应的补偿。受制于这种风俗,有的男方家庭为了结婚可谓倾其所有甚至结婚之后一贫如洗。这几年,物价越来越高,彩礼也水涨船高,给不少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只是,笔者想问的是,天价彩礼除了攀比、还有多少礼仪的价值在里面呢?天价彩礼,使婚恋充满着功利性、铜臭味,钞票在婚恋中起主导作用,感情在婚恋中变得一文不值。天价彩礼,更是与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相悖,与习总书记提倡的弘扬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相悖。
天价彩礼,过多的功利性让婚恋变了味,愿天价彩礼早日画上句号,让婚恋返璞归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