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座谈会讲话稿(3)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座谈会讲话稿(3)

核心提示: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既要表彰模范,树立典型,以先辈先进之镜来正衣冠,又要揭露矛盾,鞭笞丑恶,以警示案例之药,来治顽疾。要从正反两方面,加强对群众路线的深刻认识,来增强理想信念,站稳群众立场。

(1)正确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邓小平同志说过:“如果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看不起群众,遇事不同群众商量,不同非党人士商量,天天看领导的脸色,将来一定要栽大跟头。”xx“6·28事件”的发生,就是地方党群、干群矛盾激化的突出表现,是一些党员干部缺乏群众观念、伤害群众感情带来的严重后果。我们的党员干部要从群体性事件中汲取教训,要深怀爱民之心,自觉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真正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尊重群众。大家看影片中,焦裕禄在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亲自带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一句“我是你们的儿子”,多么感人肺腑!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都像焦裕禄这样对待群众,怎么可能发生群体性事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考察时指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与焦裕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做到深学、细照、笃行。”在教育实践活动总,我们要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学习他这种为民爱民亲民的作风,要学习他和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和公仆情怀,认真解决民生问题,努力把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考察时强调:“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要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不搞‘假大空’”。我们试验区的“三大主题”改革,从一开始,就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标准,以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为目的,而不是单纯的财富积累。但是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在具体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引起群众不满。深刻剖析几起群体性事件,可以看出,不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民怨长期蓄压积累是根本原因。如xx“6·29事件”就是事关群众利益、事关民生的问题没有及时处理,导致矛盾和问题积累较多,化解不及时造成的;怀仁市坛厂镇“7·21事件”,直接原因是当地政府不能体察群众实际困难,强行收回征地安置补助费,并搭车征收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造成群众不满,继而引发群体性事件。相比于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近年来,我们的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上出现很大问题,有的强行执法、死板操作,不体恤理解群众的现实困难;有的不是一次性告知或耐心、详细地讲清有关办理事项,导致办事群众反复奔走、折腾;有的故意拖延办理时间,等待办事群众找来求情;有的党员干部甚至人为设置障碍等,这些问题和行为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习总书记提出的“焦裕禄同志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我们能为后人留下些什么?”我们每一位同志都要认真思考。

(3)审慎地对待和使用手中权力。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人民谋求解放、自由、幸福,从而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时移势易,执政掌权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出现新的特点,由少数党员干部权力使用不当而引发的矛盾日益增多。如xx区“7·26事件”,就是执法部门滥用权力、粗暴执法,以致引发矛盾和暴力抗法抗权现象。所以,我们要审慎地对待和使用手中权力,一要树立权力就是服务的观念。权力是人民赋予的重托,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如果把权力错误地当成私有财产和利己工具,而忽视权力的公共性、服务性等本质特征,就必然导致滥用权力,使权力发生“异化”。二要以敬畏之心对待权力。敬畏,就是尊重又畏惧。只有常存敬畏之心,才会时刻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保持正确人生航向,堂堂正正为人,踏踏实实做事,干干净净做官,从而在工作、生活和自身修养上有所作为。三要坚持秉公用权。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秉公用权、依法用权的观念,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公正用权,造福于民。我们的领导干部要按照总书记要求,“对一切腐蚀诱惑保持高度警惕,慎独慎初慎微,做到防微杜渐”,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手中的权力凝聚着党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树立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也才能把广大干部和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万众一心,共创伟业。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