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人民币时代到来?》分论坛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渣打银行首席执行官冼博德、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副巡视员王丹和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分别就人民币能不能有它的时代、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计价比重等阐述了各自的看法。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人民币时代尚未到来
“是不是人民币的时代到来了?我认为还没有。”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表示,人民币在外面能够走多远,取决于人民币能够用多大的速度、多宽的广度和深度回流到中国来。人民币能不能有它的时代,取决于国内的改革,金融的改革。
吴晓灵表示,央行从没有在正式场合说过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只是说推动人民币的跨境结算,因为货币是为了完成支付功能的。货币是为了完成结算功能,实体经济有需求,货币提供相应服务。因此,随着人民币使用渠道的拓宽和量的增加,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就会提高。
她表示,央行更多考虑的不是把人民币变成国际化货币,而是如何调整国内金融秩序,使国内市场主体有更强的市场约束,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和金融工具,这样人民币能被广大国内外投资者使用,才可能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改革和经济发展的结果,重要的是要做好中国的事情,其他的要顺势而为。”她说。
吴晓灵表示,在未来的金融改革中,外资银行能够从改革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到目前为止,中国的金融改革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尚未解决,就是我们市场上的金融机构和我们企业没有实现真正的硬约束。这是我们的市场不能够健康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性因素,在这一点上,外资银行过去给我们带来的更多的是技术上的引进,今后我们的机构更应该在治理机制市场硬约束方面向外国好好学习。第二点,正因为人民币已经进入到双向波动阶段,各个企业和银行都应该有规避风险的意识,更好地运用保值工具,在这点上外资银行运用的比国内银行更成熟,能够对客户做出更多的引导。但是我也觉得要吸取这次金融危机的教训,不能涉及那么多复杂的产品。
“大家看到了国际货币出现的问题,期待多一个选项,人民币可以是未来结算货币的一个选项。但是,现在国际形势的不确定和中国经济处于转型阶段,对人民币的信心能够提升到什么地方?能够巩固到什么地方?这个决定了大家愿不愿意使用和保存人民币。”吴晓灵表示,除了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外,最重要的是要给人民币持有者更多的投资机会。
“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你拿着人民币能干什么,交易有多少人愿意接受?有多大的广度和深度让我投资,如果这两条能够做到,人民币的定价就可以了。”吴晓灵说。
吴晓灵介绍,目前人民币跨境使用已经开辟了很多路径。在对外支出方面,已经可以用于外贸的进出口支付,境外直接投资,境外的项目人民币贷款,人民币的Q D II。在人民币的回流方面,有外贸的出口收入,有外商的直接投资,有境外的一些机构可以投资银行间的债券市场,还有Q FII可以投资境内证券市场。 渣打银行首席执行官冼博德离岸人民币交易量将大增
“这样的一系列发展,是难得的几十年一遇的大变革当中的一部分,这有点像当年美元替代英镑这样的大变革。我并不是说人民币实现这种国际化会在很短的时间就能实现,但我想说的是现在这样一个变化是非常关键的。”渣打银行首席执行官冼博德表示,预计人民币支付可能在2020年会翻四倍,可能成为世界第四大支付货币。估计人民币离岸的交易量,每年会有30%的增长,2020年达到三万亿人民币的规模。这种预期可能实现得会更快,的确很难做出一个明确的预测。
“这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我个人认为这非常好。对公司来说是好事,将尽可能地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在全球范围内走出去的汇率风险。宏观来说,对全球经济也是好的,现在的体系过分依赖于一个货币,也就是美元。”冼博德认为,美元的独霸局面将会终结,这就意味着公司和投资者有越来越多的选择,人民币会成为一个选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