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生态农业的鄂州路径

湖北:生态农业的鄂州路径

生机盎然的生态农业图景

燕叽镇池湖农业生态园里,一个个不锈钢蔬菜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数万株一人多高的以色列番茄藤蔓上结满了绿油油的小果。看着丰收在望,在场劳作的村民笑意盈盈。

池湖村人均只有0.27亩地,一直以来,种植效益低下。去年10月,市委下派驻村干部与村民商定,成立公司发展生态农业。“浇地用井水,施有机肥,用红糖和醋来诱杀害虫,这样种出来的番茄,既生态又有机。”陈俊亨是生态园高薪聘请的四川果蔬高级农技师,对番茄的种植、管理全程把关,确保绿色、安全。“就连空气也严格控制。”池湖村第一书记吕守山介绍,生态园南侧有一家燃煤的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原本3月底就该投产了,市委督促有关部门做好企业煤改气,不污染空气。

生态的先进理念、有机的种植模式、可观的经济收益,附近农民纷纷带着土地入股,在享受每亩1500元保底分红的同时,还摇身一变成为园艺工人。目前,生态园扩展到110亩。

这是鄂州发展生态农业的一个缩影,像池湖生态园这样的示范基地全市有54个。“受土地面积制约,鄂州农业生产在总量上没有突出优势,但有着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市农委主任杨定胜坦言。

去年5月,鄂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决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战略一出,“一区两带一园”路径明晰。《鄂州市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明确,打造梁子湖生态农业示范区,百里长港线、樊寺线生态农业示范带和华容省级农产品加工园。

该市将生态农业战略上升至“一把手”工程,市委书记李兵率先在池湖村办示范点,“四大家”领导、涉农部门每个县级领导办一个点,全市今年再建100个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并纳入工作目标考核。

标准化引领绿色有机生产

蒲团乡小港村源丰家庭农场育秧工厂,一盘盘秧苗绿油油,还没下田,早已悉数订空。“不育秧时,就搞有机蔬菜种植,去年藜蒿俏销,最高一斤卖到21元。”农场主潘卫兵有些得意。“不是随便什么都拿来种养,要遵循生态循环,比如养猪产生的猪粪、猪尿,进入沼气池发酵后,能为鱼池养鱼、种莲提供肥料;种蔬菜、水果时,沼液沼渣又成了不可多得的农药……环环相扣,能减少污染、降低成本、节约能源。”源丰家庭农场将5口沼气池、10栋猪舍、360亩蔬菜、200亩稻田、270亩水面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系统。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