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王家砭村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陕西:王家砭村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铜川市耀州区董家河镇王家砭村的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相继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美德在农家示范点、陕西闻名村等100多项殊誉。2013年,该村42位村民帮助侧翻车辆捡拾橘子的凡人义举,更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需要制度支撑,也需要建构长效机制。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建构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能仅仅依靠对未来社会的预见、希望和空洞的道德说教,更主要的是要依靠社会主义的直接实践和社会现实来推广。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生产方式、制度和政策制定过程的各个环节当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群众只有直接和真正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利益和幸福,才能发自内心地拥护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高度重视党员干部和社会骨干的典范作用。社会骨干典范带头形象的建立,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舆论激励方式。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在社会舆论环境内建立起鲜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导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体化、具象化,从而激起人民群众的共鸣,便于人民群众开展对照、效仿和学习,进而提高思想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不仅要通过人们最关心的利益导引环节来带动,通过外在作用的考核评价环节来压动,还要通过人民群众内在的典范激励环节来促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和精神命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真正根基,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和精神命脉。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强调,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王家砭村之所以能够成为有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实例和典范,就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村民的心密不可分。一直以来,王家砭村的村民就具有善良、淳朴、勤劳、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在王家砭村的村民看来,帮助侧翻车辆捡拾橘子,是一件再普通、再正常不过的事。多年来,像这样的好人好事,像这样既没有轰轰烈烈、又没有惊天动地的凡人善事,在王家砭村比比皆是。最近30年来,发生在王家砭的善行义举有50余起,见义勇为者有百余人,受到各级通报表彰的有80余人。这些善行善举在村民们看来都是小事,却也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现实生活中的生动体现,展现了中华精神、中华美德,充满让人温暖的正能量。在王家砭村村民心中蕴含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深厚沃土。

王家砭村的经验证明,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三个基本要求,即“领导干部是关键、发展集体经济是基础、建设社区文化是根基”。我们要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政治制度建设、文化制度建设和社会各方面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利益调节、社会教育、社会保障等机制。通过具有基础性、长效性的制度体系,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地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百姓从内心深处认同和支持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

(作者系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