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亚太,是全球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在世界战略全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始终是地区形势发展的主流。与此同时,亚太地区正在经历深刻复杂变化,各大力量战略关注聚焦亚太,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领土主权争议有所升温,恐怖主义依然猖獗,防扩散形势仍较严峻,地区安全合作缺失亟待弥合,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各国共同安全任重而道远。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亚太大国,长期以来,中国一直谋民富而不称霸、结友邦而交睦邻,始终是亚太持久和平的维护者、互利合作的推动者、共同繁荣的践行者,为维护亚太安全、促进共同发展发挥了应有作用。
——积极倡导实践亚洲安全观。习近平主席郑重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战略思想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强调同周边国家一道打造兴衰相伴、安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亚信峰会上,习主席又鲜明提出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再次充分展现了中国谋求与地区国家友好相处、合作共赢的良好意愿。亚洲安全观的提出,不仅是中国对国际安全理念的重大创新发展,而且是中国对地区安全合作的庄严政策宣示。亚洲安全观所包含的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其中,共同安全是目标,就是要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安全;综合安全是保障,就是要统筹维护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合作安全是路径,就是要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地区安全;可持续安全是根本,就是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在亚洲安全观指引下,中国将与亚太国家努力成为相互信任、平等合作的好伙伴,推动共圆持久和平、共同发展的亚洲梦。
——充分尊重历史事实和法理依据。从历史上看,中国与周边邻国少有领土主权争议,只是到了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饱受列强侵略,无力维护自身权益,许多争议才由此产生。当年的所谓“麦克马洪线”,就是别人给中国和邻国埋下的隐患。二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也未能得到应有的权利。根据《开罗宣言》,甲午战争后被日本窃取的钓鱼岛等领土应归还中国,但美国擅自将钓鱼岛“施政权”转交给日本。美日私相授受是非法无效的,并不能改变钓鱼岛属于中国的事实。上世纪40年代,中国国民政府从战败的日本接收南海诸岛,并审定公布中国南海各岛礁名,宣示对南海诸岛主权。1958年,中国政府发表的“关于领海的声明”再次强调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当时并无多大的争议。直到70年代南海发现油气田资源后,一些国家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开始非法侵占中国南海的部分岛礁,从而导致今天的争议。中方始终主张,坚持尊重历史事实和遵守国际法相统一,辩证客观地看待历史与现实,搞清争议的来龙去脉,是公正合理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和正确方向。
——坚持通过协商谈判处理分歧争端。中国一贯努力通过和平方式处理同有关国家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议,主张通过当事方协商努力寻求反映彼此利益的最大公约数,逐步缩小分歧、努力化解争端。正是基于此,目前中国已经通过友好协商同14个邻国中的12个国家彻底解决了陆地边界问题。为妥善解决海上争议,中方很早就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但一些国家非但没有搁置争议,反而不断挑起事端。多年来,南海争议有关当事方在争议海域打了很多钻井,而中国没有打一口井,为维护南海稳定保持了极大克制。近日,中国在自己长期实际管辖的西沙群岛海域打了一口井,却遭到越南包括武装船只在内的许多船只的冲撞阻挠。菲律宾15年前故意将一艘军舰搁浅在仁爱礁,虽然事后一再承诺将其拖走,却至今言而无信。日本不顾中方坚决反对,在2012年单方面宣布将钓鱼岛“国有化”。是谁在改变现状?是谁在图谋一己私利而绑架地区安全?是谁口头上标榜公义,实际上煽风点火、破坏地区稳定?事实胜于雄辩,是非自有公论。在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捍卫自身的正当合法权益是任何国家必须做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