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二轮巡视结果看一二把手治理

从第二轮巡视结果看一二把手治理

最近一段时间,中央第二轮巡视整改情况相继公布。这次整改,实际上是被整改单位对中央巡视组巡视报告的回应。报告披露了广东、吉林、安徽、国土资源部等4个地区和单位的整改情况。据报,这些地区和单位至少查处了53名厅局级官员;2013年第二轮中央巡视组巡视的吉林、安徽、国土资源部、新华社等四个巡视点,共处分了122名官员。

有媒体根据被巡视单位的整改报告,得出了对整改报告的印象:“6个地方在对待巡视组反馈问题上,吉林整改答复得最详细,广东最透明,新华社整改追责最轻。”而整改报告“最含糊”的是“山西:受处分厅官名字数量都不详”。

除此之外,也有媒体注意到,在整改中,53名“受处分厅级官员多是一、二把手”。中央巡视组查出厅局级官员的问题,尤其是查出一、二把手的问题,说明巡视组的巡视没虚此行。这个结果也说明中央巡视组的巡视是必要且有成果的。

如何管好一、二把手——不只是厅局级官员中的一、二把手,是现行吏治体制下的大问题,同样也是党内治理的大问题。长久以来,尤其是在反腐败面临严峻形势的局面中,一、二把手的问题尤为凸显。官员腐败中的窝案、串案多发、频发,实际上就是一、二把手出了问题,就是对一、二把手的考察、选拔、管理和监督出了问题。从根本上讲,也就是与一、二把手相关吏治治理机制和制度存在问题。

从上述被巡视点的整改情况看,多数一、二把手的问题,其存在不是一天两天、一月两月,甚至也不是一年两年。在长时间内,这些有问题的一、二把手还能坐稳位置,论此责任,如果板子打不到同级或下级纪检监督部门的话,那么,这起码也说明这些有问题的一、二把手上级的一、二把手有失职之嫌。否则,为什么中央巡视组只是非驻点式的短时间巡视就可以发现问题?

现实中,无数被查处官员,甚至可以说几乎所有公布的被查处官员,都是在任现职前就问题多多。这个现象说明,一、二把手出问题,还不仅是检查和监督的问题,而是在官员任用至监督的一系列环节中都有漏洞。这样的漏洞不堵上,中央巡视组巡视的震慑效果就会被消弭,吏治以及党内治理就会被架空。

就制度而言,党内纪检部门推行的上级党的纪检机关与同级党委“双重领导”体制,其旨正在于解决党内一、二把手的问题。这样的纪检体制和制度,将在实践中面临严峻的考验。这一点,从中央巡视组的巡视结果中就可窥见一斑。

按说在上述被巡视点中的厅局级官员,即使是一、二把手,也非那些被巡视的省部级单位中最高级别的一、二把手。厅局级的一、二把手有问题,同级的纪检部门难以查处,作为上级的省部级一、二把手既有权也有责进行查处。但是,实际情况当然不是这样。否则,就不会非要等到中央巡视组到来才查出这些一、二把手的问题。

远的例子不说,前不久刚被拿下的华润董事长宋林,在被公开举报之后,其上级有责查处的机构,不仅不去看看这些举报线索究竟真假,反而高调地授予华润奖项,以此标明华润无事,宋林平安。如此上下级关系,可以将任何党内治理制度消解于无形。

因此,中央巡视组巡视结果及其整改情况,以及上述宋林官场沉浮的经历,都可为党内治理制度的改革及其完善提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在制度上解决问题,中央巡视的震慑效应才会长久。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