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峰:我在埃塞当“老推”

李国峰:我在埃塞当“老推”

摘要:短短一年时间,李国峰不仅做出了卓越的工作业绩,还与埃塞人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埃塞人十分认可这个来自东方的好朋友,李国峰也利用这个机会,给他们介绍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令他们心向往之,盼望着有机会来中国访问。就是在李国峰回国休假期间还不时收到埃塞朋友通过电子邮件发来的问候和思念的邮件。

“这里是‘非洲屋脊’,夏天不热,冬天不冷,温度适中;这里雨量充沛,气候湿润,河湖众多,被誉为‘东非水塔’;这里旷野千里,土地肥沃,植被茂盛,是动植物的天堂。被誉为‘地球脸上最美丽伤痕’的东非大裂谷,更是别有诗情画意。远山含黛,诗意栖居,如同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情画。这就是埃塞俄比亚,一个每年有13个月阳光的地方!”27年前,坐在初中课堂上,听着地理老师讲着那个遥远的美丽国度,李国峰心驰神往,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27年后的2012年10月18日,他梦想成真,作为中国棉花技术专家踏上了埃塞俄比亚的土地。

1991年,李国峰从保定农业专科学校毕业后,分配到高碑店市邓庄乡,当了一名农业技术员,自此和农业技术推广结下了不解之缘,人送外号“老推”。1994年调入农业局,在高碑店市农业局,李国峰的办公室最热闹,农民来了推门就进。农户有了疑难问题、庄稼出了毛病,他的手机就是服务热线,24小时随时提供指导服务,农户打心眼儿里喜欢这位“老推”。李国峰先后参加和主持了新型农民技术培训和科技提升、科技入户项目,他注重针对农户需求、联系生产实际精心准备授课资料,源源不断地把培训的关键技术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传授给广大农民和技术人员。“老推”的工作得到了肯定。2006年10月18日,李国峰获得了素有中国农业诺贝尔之称的、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授予的全国神内农技推广奖,这是近年来河北省农业推广系统技术人员得到的最高奖励,在全国50名获奖人员中排名第一。

此国非彼国

2011年,李国峰入选河北省出国专家人才储备库。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报名参加南南合作项目,而后又报名参加了中非合作论坛农业技术合作专家申报。对于出国专家,除了在专业技术上优中选优之外,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外语交流能力。2011年,李国峰参加了出国专家外语培训。基本是从零开始的他,凭借刻苦钻研,英语能力突飞猛进,和许多外国留学生交上了朋友,英语的日常交际甚至俚语他都应付裕如。但农业专业英语枯燥乏味,但这是作为专家不可或缺的,那段时间李国锋到了连说梦话都在背英语单词。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2012年4月份,李国峰接到一个特殊的电话。对方用纯熟的英语提问了十来个农业专业技术问题,四十分钟的交谈,李国峰独到精辟的见解、熟练的口语,让提问者相当满意,也让李国峰从全国83个报名专家中脱颖而出。原来,这是农业部、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开展的出国专家评审的一项内容,从专家库中随机抽选提问专家和报名者,在两不见面的情况下,用电话访谈的形式考察,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平。第二轮的竞争更加残酷,可接下来的表现,却让对手和同行们刮目相看。由于上一届援埃专家理论素养很高,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埃塞俄比亚方面对此提出特别要求,而来自基层一线的李国峰显现出特殊的比较优势。除了专业技术测试外,还有心理测试和诚信测试,任何一项测试通不过,都将影响到最终的结果。“我听着你的口语,这么熟练,不像是没有出过国经历的人?”外交部的测评专家用英语提问。“不瞒您说,我曾经出过国。”李国峰的回答让专家先是震惊,此前填报的表格显示,此人从未出过国,现在说有出国经历就意味着他之前撒了谎,即使专业水准再高,诚信有问题也得一票否决。但李国峰后边的回答,让专家的脸色舒缓下来,继而是感佩。“在河北省保定市有一个县,叫‘安国’,中文的县和英文的国家是同一个单词。我曾经多次去过安国,也算是出过国吧。这是跟您开了一个玩笑,安国以中草药闻名天下,而中草药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我觉得我们走出去,不仅要给非洲带去先进的农业技术,还要把中国古老的文明、灿烂的文化带给他们,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喜爱中国。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仅是援非专家,更是中国的文化大使。”李国峰侃侃而谈。最终的结果是这个学历最低的人,得到了唯一的棉花专家的出国名额。

玉米地里试牛刀

2012年10月18日,李国峰一行经过长距离的飞行、转机,到达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机场。可到埃塞的第一课却是埃塞农业部长的“下马威”。第二天,埃塞农业部长会见专家组,会见期间,部长对本国农业官员说:“中国专家不干事儿,就请他们回去!”尽管是小声说的,李国峰的耳朵像被针扎了一样。就在出国前,李国峰又面临着一次选择,因为在南南合作项目的初选中,李国峰也入围最后的“决赛”。为什么选择中非合作论坛农业技术合作?因为这比联合国粮农组织搞的多国间合作更能代表中国,属于国家外派专家。他暗下决心,用事实说话,用扎实的技术成果征服他们。

根据埃塞俄比亚农业部开具的援埃任务书,李国峰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根治恶性杂草银胶菊。埃塞是一个旱季和雨季非常明显的国家,由于雨季集中,在雨季的杂草是极难防治的。另一方面埃塞有许多顽固性的杂草,譬如国内少见的银胶菊,在这里已经成了好多作物尤其是棉花上的主要障碍因素。部分地块因为草害严重会颗粒无收。埃塞市场上除草剂很少且价格昂贵,即使有除草剂,因为杂草品种繁多,雨季降雨频繁、埃塞地形复杂等诸多因素,防治效果也不会太好。在埃塞,中国的成熟技术在这里无用武之地。根据在国内的工作经验,李国峰确定了一种简便易行且效果明显的杂草防治措施——黑色地膜覆盖。因为当时不是棉花的播种季节,李国峰把这个技术建议提供给了埃塞-中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在中心的玉米田上进行覆膜对比试验,效果明显。经过铺膜的玉米地,杂草绝迹,株高达到2米多,而不用地膜的玉米植株只有30多公分高,产量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就这小试身手,在埃塞农业技术推广圈子里刮起了不大不小的中国旋风。上至农业部长,下至州县的农业技术员,前来试验田参观的人摩肩接踵。埃塞农业推广司、投资司的领导和埃塞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是一项大有前途的实用农业技术,尤其在杂草防治和产量提高上效果明显,解决了困扰埃塞很久的杂草防治难题。这项技术已经列入埃塞下一年度的示范推广计划,埃塞农业部已计划在2013年底举办一次大型地膜覆盖培训和现场观摩会议,安排李国峰做主讲人,并已经列入埃方推广预算,这在埃塞农业推广系统还是第一次。

  

中国“老推”赞一个

对李国峰来说,地膜玉米的空前成功,仅仅是瞬时的快感,他还要面对第二只拦路虎---扶桑绵粉蚧。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棉花害虫,最早在扶桑树上发现。到2013年,因为这个虫害的影响,埃塞俄比亚棉花种植面积由上年的11万公顷的骤减5万公顷。这种害虫2008年在中国仅在广东省一些地方发现,国内并无成功的防治手段可供借鉴。

经过到埃塞棉花主产区实地查访,李国峰对这种有了深刻认识,并形成了除治技术思路。为了进一步把技术建议做扎实,李国峰前往埃塞Werer农业研究中心,拜访埃塞最著名的棉花专家麦索先生。麦索先生在埃塞是泰斗级的人物,是埃塞发现扶桑绵粉蚧的第一人。初次见面,麦索先生滔滔不绝地讲起自己发现扶桑绵粉蚧的经历、特性、除治办法,根本不把中国同行放在眼里,让中国专家无从置喙。30分钟过去了,麦索先生还在那里大唱独角戏。“我很高兴能听到您的高见,但是,世界上这么多科学家都在寻找和筛选根治扶桑绵粉蚧的药剂,你认为找到的可能性有多大?”李国峰此言一出,接下来是麦索先生长达五分钟无言的尴尬。李国峰简要地谈了根据扶桑绵粉蚧生理特征采取的白色地膜覆盖高温杀虫和其他控制害虫的办法。麦索先生为这个新颖的思路所震惊,他承诺由他的团队承担这个试验,费用完全由埃方负担,这在埃塞科研系统是第一例。

出色的工作态度和业绩,在埃塞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赢得了埃塞同行的尊重。之后的6月7日,李国峰应邀参加了由世界粮农组织(FAO)主办的技术研讨会,并在会上发言介绍了中国作为棉花生产世界第一大国先进的技术经验,重点讲解防治这个虫子的技术思路,引起了强烈反响并写入会议最终文件。

起初,根据埃塞方的安排,李国峰分配在农业推广司工作,后因工作需要,于2013年1月21日调整至农业投资支持署工作。投资署里经常有印度、巴基斯坦、欧洲和埃塞本地的投资者前来洽谈投资棉花种植产业事宜。每当此时,署长就会自豪地说:“你们尽管投资,技术难题我们有中国专家在此!”

就在这次回国前,埃塞农业部特批李国峰带着14个埃塞棉花样品回国,来做样本分析,当李国峰把这些样本提交给中国棉花研究所时,老教授十分激动。要知道,很多国家对外是相当封锁的,中国国内的棉花研究机构要是自己去搞这些样本是很难的。

短短一年时间,李国峰不仅做出了卓越的工作业绩,还与埃塞人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埃塞人十分认可这个来自东方的好朋友,李国峰也利用这个机会,给他们介绍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令他们心向往之,盼望着有机会来中国访问。就是在李国峰回国休假期间还不时收到埃塞朋友通过电子邮件发来的问候和思念的邮件。

援埃还有近一年时间,李国峰想得更多的是“让中国棉花走向世界!”,为此,他将一如既往,为棉花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