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云: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育实践活动的三个环节是遵循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科学规划,是经过缜密研究制定的有机整体,讲究的是环环相扣、接茬推进。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前一个环节没做好,后面肯定要掉链子。只有把前面真正做扎实了、做到位了,后续各项工作才能良性有序地推进。
“动力”不足的给力“加油”。有的地方开展活动外热内冷、上热下冷、前热后冷、时热时冷,搞活动偷工减料、做动作缺斤少两;有的放低标准、等待观望,推一推动一动,始终未能进入状态,甚至把“共产党人的赶考”变成“群众赶考”,混淆了重点对象;有的“一把手”只“挂帅”不“出征”,中军帐里发令牌,甚至干脆当“甩手掌柜”。凡此种种,都是缺乏动力的表现。活力不够因为动力不足,动力不足源于压力不强。重视程度不够,自然认识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动作打折扣。要让“动力”不足的“跑”起来、“转”起来,一方面“一把手”要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把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政治责任,时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层层传导压力、增强动力、克服阻力,做到“零电阻”、“零线损”,杜绝“衰减”。另一方面,督导工作尤需拧紧螺丝、上紧发条。要强化督导措施、提高督导质量,坚持严字当头、对标把关,切实担负起督促指导责任,抓住重点对象、关键环节严督实导。
“方向”跑偏的及时“回正”。有的地方热衷于编“一二三四五”,走村入户“一窝蜂”、“吹吹打打”下基层,轰轰烈烈搞形式,热热闹闹走过场;有的搞文山会海,口号震天响,文件满天飞,会议成天开,坐在会场听汇报,了解情况看材料,推进措施靠报表;有的热心打造“盆景”工程,搞“一俊遮百丑”,片面追求特色、亮点,以自选动作淡化规定动作,点上硬梆梆、面上软塌塌。凡此种种,热衷于强调亮点、追求出彩,最后往往都走进了形式主义的误区。习主席深刻指出:“有些单位和领导干部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走形变味儿,用形式主义来反形式主义,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将使活动变成夹生饭,影响活动健康开展,甚至事与愿违,引起群众反感。”可谓一针见血、振聋发聩。方向错误,跑的越快偏的越远,正所谓南辕北辙。方向跑偏的,一定要及时“回正”。如何“回正”,关键还是要“不为浮云遮望眼,规定套路判高下”,克服急功近利心理,扎扎实实做好规定动作。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规定动作做到位、做得实,也充分证明了这些规定动作的科学性和必要性。规定动作是硬任务,是活动的“必修课”,不落实到位,做不扎实,活动就有硬伤,就不能算合格。自选动作绝不能干扰规定动作,更不能越过、替代规定动作,必须按照要求,一件件做到位,一步步走踏实。
“超速”上路的严肃“叫停”。有的地方开展活动搞“急行军”、“大跃进”,上一环节“碉堡”还没有“拔除”干净,就急急忙忙“抢滩登陆”下一环节;有的赶时间、比进度,“发令枪”没响已“抢跑”出百米,“一脚油门踩到底”,想着早点闯过三关就万事大吉;有的市县、街镇、村居搅成“一锅粥”,不压茬不接茬,茬茬青黄不继。中央提出压茬进行,本身就是防止赶进度,要求时间服从质量。“超速上路”只会让教育实践活动成为“快”字当头、“赶”字为先、“超”字领衔的“疯狂赛车”。活动越是向前推进,越需要严格标准,压茬进行,有序开展,越需要坚持“时间服从质量、进度服从效果”的原则,绝不能为了“赶进度”而不顾“车况”超速上路。虽说逆水行舟一篙放缓退千里,但滴水穿石靠的却是日积月累的真功夫。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有稳扎稳打的坚定态度,必须有一以贯之的严格标准。每到一个环节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不妨暂且停下匆匆的脚步,静下心来回头看看,认真总结梳理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达到标准再“升档”前进,真正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向深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