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王东
怎么发挥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的作用,我从六个方面谈谈想法:
第一,把时代课题与中国话语相结合,把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相结合。因为我们讲的内容都是中国的,但如果要讲话语权,必须还是时代的问题,是人类的问题,是普遍的问题。创新,总体上还是要面对时代的问题,特别是要解决人类的困境,人类生存的危机,要从这些入手把中国的声音发出来才有力。
第二,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挖掘和学理性开发,才能与新自由主义争夺话语权。我们只有好好发掘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战胜新自由主义。我认为中国道路最大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好资本、劳动、国家的关系。苏联模式主要是国家主义化,西方模式主要是资本主义化,我们中国道路想要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根据在哪?我认为只有马克思的资本论为我们提供了哲学智慧,它告诉我们新自由主义是不行的。中国的国学有一个盲点,就是它不能很好地回答现代国家问题,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学理化。
第三,创新的大道该如何走,我认为综合创新是需要遵循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活的东西,把中国民族文化中好的东西,把西方革命中精华的东西结合起来,立足于实践创造出新的东西来,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在话语权上占优势地位。
第四,一定要扎根民族传统文化。为什么苏联那么快就垮下来,因为他们搞马克思主义没有和苏联自身的历史文化相结合,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第五,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两个层面,是科学层面和意识层面、政治层面。我认为我们国家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意识形态层面和政治层面做得比较好,但是学术层面没有深入挖掘。只有这两个层面都做好了,我们才可能掌握中国话语权。
第六,文化的个性和创造。马克思的思想最核心的是自由个性,现在中国的理论研究必须加入学者的自由创造,就像文艺复兴一样,人才辈出,自由创造,这样才有意义。中国创造最重要的是世界观、价值观的哲学方面的创造。在21世纪,我们每一位学者都有义务担起这份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