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家的秧是全队最先栽完的,如果没得镇干部的帮忙,我这老太婆一个人起码要栽7天。”近日,家住开江县甘棠镇龙井坝村十组的刘云珍老人对记者说。刘云珍的儿子儿媳在广州打工,家里没有劳动力,抢收抢种让她一筹莫展。镇干部主动找上门帮忙插秧,解了刘云珍的一大难题。(2014年06月23日四川日报 )
加减综合运算是小学数学运算的基本法则。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开江县把“加法”和“减法”运用到解决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中,笔者认为,此举值得盛赞。所谓“加法”就是要增加为民服务举措,提高服务水平,而“减法”就是要减少办事流程,切实解决“四风”问题。
毫无疑问,做好“加减法”提高了教育实践活动实效性,显彰了为民服务的“实效”。正是如此,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开江县各级党组织在学习教育、为民办事上做“加法”,在项目审批、根治“四风”上做“减法”,把“加减法”巧妙地运用到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工作中,使为民、务实、清廉成为广大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自觉行动。
报道称,开江县在学习教育、为民办事上做“加法”。该县采用静下心来踏实学、带着问题思考学、对照先进激励学等方式,通过开展“六项专题教育”、“八大专题讨论”、理论宣讲辅导、党课报告和学习焦裕禄、兰辉、李林森等先进典型的活动,丰富学习载体。各级党员干部把学习教育课堂搬到春耕现场、生产一线,5580人次参加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义务劳动,增强了学习实效。开展“入户五四工作法”,通过“四问访谈”听民声、“四本台账”知民情、“四送活动”解民忧、“四大工程”惠民生、“四种新风”聚民心,帮助群众抢收抢种,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残疾人、空巢老人,建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
与此同时,开江县在项目审批、根治“四风”上做“减法”。该县在政务服务中心重点加强并联审批综合服务,将原涉及两个以上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涉及重点项目的串联审批流程改为并联审批,由并联审批综合服务窗口统一受理,杜绝了服务对象“跑多个部门窗口,盖十几个公章”的现象。
在笔者看来,开江县在服务群众中做“加法”,在根治“四风”中做“减法”,巧妙地丰富了活动内容,成为该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大亮点和全省各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有益借鉴。正是如此,笔者建议,各地要用好“加法”。比如,要通过加要求、加内容、加强度、加措施、加联系、加沟通、加关心等举措,丰富活动载体,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扎实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在当前,要增加对照检查措施,认真开展“回头看”,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与此同时,各地要用好“减法”。比如,要通过减不足、减隔阂、减少党员领导自身的问题、减少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减少与群众之间的隔阂、减抵触、减情绪、减意见、减少群众抵触心理、减少群众不满情绪、减少群众对整体工作的意见等诸多措施,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总而言之,只有巧妙地运用好“加减法”,才能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也才能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