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将“三个自信”转化为强大的执政力量
1. 用“三个自信”提升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形成实现长期执政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报告提炼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执政党进程中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包括斗争精神、团结精神、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等。在这些精神特质中,自信是动力;弘扬自信精神,是凝聚中国共产党人新的精神特质的基础。弘扬自信精神,关键要做到自信而清醒,自信而谦虚,自信不自大,自信不自闭,自信而实干,将自信转化为自觉和自为的行动,努力抢抓机遇,奋力实现新作为,开创长期执政新局面。
2. 在“三个自信”基础上加快推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探索,形成实现长期执政的强大创新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继续进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一是以实施“八项规定”和在全党开展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内容的作风新政。二是强调反腐倡廉顶层设计的反腐新政。三是以放弃片面追求GDP、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指向的经济新政。四是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为核心的外交新政。五是按照好干部“五条标准”建设宏大的高素质执政队伍的干部新政。六是围绕“两个巩固”根本任务推进的宣传思想工作新政。七是努力开创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生态新政。八是强调建设有战斗力的军队的军事新政。九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改革新政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道路保障、理论保障和制度保障。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需要以“三个自信”为精神支撑,不断拓展探索的空间和深度。
3. 将“三个自信”转化为全体人民的核心价值观,形成实现长期执政的强大群众力量。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责任。要将“三个自信”转化为全体人民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使“三个自信”深入人心,成为全体人民的精神支柱,在此基础上增强文化自觉和民族复兴自信,形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长期执政的坚实群众基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