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源

论资源

资源,意谓生产生活资料的来源,是特定区域物力、人力、财力等的总称。狭义的资源主要指物质资源,广义的资源包括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虽然常被看作经济学事物,它却富含多重社会学意义。

资源是自然的馈赠、劳动的果实。阳光、空气、水是生存所需,煤、油、金属矿是发展所系,野生植物、动物是活力所现,皆为自然所赐。原始人采食野果就可生存,游牧族猎获走兽便能延续,近世人采挖矿藏促进发展,人类不断从自然索取资源。天雷地火、洪水泛滥、猛兽奔袭……自然曾经是令人惊骇的恐怖存在,能够成为资源的项目有限。劳动使猿变成人,智力成长、文化传承、产业革命,极大增强人的主体力量,成为资源的自然产物越来越多,劳动加工创造的产品琳琅满目。然而,过度开采造成资源枯竭,利益竞逐导致物种濒危。超越工具理性思维,才能实现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自然资源充满稀缺性,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

资源是社会的支柱、博弈的焦点。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网络有赖资源支撑。经济资源创造物质条件,文化资源维系精神纽带,组织资源塑造结构方式。名商巨贾手持较多经济资源,鸿儒大德拥有丰富文化资源,社会层级越高者掌握越多组织资源。利益的相通,使这些资源可以互相转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封建帝王先天占有一切资源;“金钱一旦作响,坏话随之戛然而止”,经济资源可以渗透到其他非经济场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古代读书人勤奋苦读,寄望以文化资源逆天改命。对个人而言,人际资源的涵养,期待的是转化为未来所需的现实资源。在国际博弈中,各种战略战术,甚或不惜发动战争的目标,是企望占有或掠夺更多资源。社会资源体现价值性,是社会运行发展的重要支撑。

资源是文明的成果、自信的底气。人离不开物质世界,也积极构建精神世界。物质世界如同一部打开的心理学,精神世界类似一个现实的投影仪。器物、观念、制度构成文化基本内容,观念成果记载文明历程,积累精神资源。感情、风俗、习惯等积淀社会心理;哲学、文艺、科学等构成社会意识形式;意识形态提供主流价值标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观念的世界从现实世界涌出,又不断流回现实世界。精神资源融入血脉基因,影响生活方式,提供思想智慧,是国家民族自信自强的底气所在。价值认同,情感凝聚,文化繁荣,主观世界在改造客观世界中发挥独特作用。精神资源蕴含转化性,是促进文明进步的强大力量。

资源是执政的要素、能力的彰显。政党政治离不开资源支持。执政资源不仅是执政的“准入资格”,也是开展工作的有效手段,更是执政业绩的衡量标准。执政资源有多种不同分类,人才资源、信息资源、民意资源、意识形态资源,构成其中的重要内容。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因为执政资源不是一成不变的,执政资源流失可能带来执政风险。作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执政能力彰显于执政资源的规模、质量和运用。建设现代国家,需要不断探索执政规律,提升执政能力,构建现代执政资源体系,为发展营造更好环境,巩固执政地位,维护执政安全。执政资源具有基础性,是国家繁荣稳定的重要保障。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