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审计风暴再度袭来。
6月24日下午,受国务院委托,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报告了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
这次的审计工作报告厚达27页,从九个方面发现了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专家指出,审计工作报告充分反映了审计工作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成效,即一手抓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打击和惩处腐败,为国家挽回了大量经济损失;一手抓体制机制制度性问题,积极提出完善制度和深化改革的建议,为有关方面改进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体现出审计监督的深度、力度和广度在进一步加大,也说明审计工作的质量、水平和作用在不断提高。
盘活资金,把“沉睡”的钱用起来
作为公共资金的守护者,审计不仅要促进用好增量资金,确保有限资金用于事关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维护公共资金的安全性;也要促进盘活存量资金,避免大量资金“趴在”窝里“睡觉”,留在账上好看,造成闲置浪费。
审计工作报告指出,重点审计的32个中央部门结存资金半数闲置超过一年。至2013年底,这些部门结存资金974.20亿元中,有493.80亿元(占50.69%)是2012年底前形成的,结转超过5年的有8.36亿元。
审计还发现,中央财政对创业投资基金的投入闲置较多。批准设立的141个基金中,39个未按时成立,加之部分已成立基金参股方未足额出资,导致财政投入23.22亿元滞留在托管账户;由于业务开展慢,已成立基金筹集的资金中,有127.75亿元结存未用。此外,还有2个中央财政直接投资项目取消,财政投入4000万元闲置。
“当前,一些地方财政存量资金较多,举债规模也较大,同时民生等重点领域的投入不足,有的还将财政资金投入竞争性领域,反映出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资金使用效益未得到有效发挥。”刘家义指出。
针对以上问题,审计工作报告从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角度出发,提出“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整改意见。
审计工作报告指出,应健全并严格落实财政收入征缴、退库制度,清理地方财税优惠政策,严控对竞争性领域的财政支出。抓紧研究出台财政存量资金管理办法,对确属没有指定用途或因政策变化无须继续执行的存量资金,应尽快清理,统筹安排使用。
严格管理,“三公”经费不能随意花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在其2012年和2013年未经批准的“双跨”团组中,邀请自然科学基金会主管项目的1名工作人员持因私护照分别出访美国、加拿大,承担其费用4.12万元。
——中国地质调查局“美国和加拿大开展页岩气技术考察团”2013年1月改变在美行程,前往拉斯维加斯停留3天,回国后还报称当时在加拿大考察。
——海洋局2012年组织的跨部门“赴南极长城站考察慰问司长团”,批复11天、实际行程13天,其中6天在法国和智利(含2天转机时间)。
——交通运输部、民政部等22个部门在非定点饭店召开会议384个(87个在五星级酒店)。
…………
针对“三公”经费和会议费管理使用不严格问题,审计工作报告的点名批评毫不客气。
围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规定的贯彻落实情况,审计工作报告既详细反映了一些中央部门和所属单位“三公”经费和会议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揭示了一些地方转嫁因公出国(境)费用、违规使用公务用车、在公务接待中购买礼品等问题。
“通过审计,促进有关部门和地方认真整改,并加强对下属二三级单位的管控,严格预算管理和财经纪律,有力推动中央政策规定落到实处。”审计署有关负责人表示。
对此,审计工作报告建议,严肃财经纪律,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从审计情况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仍然突出,反映出一些单位和个人法纪意识淡薄,责任追究和处罚也不到位。为此,应严格落实预算单位和负责人员遵守财经法纪的主体责任,严格责任追究,进一步建立健全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和监督相分离的监督制约机制,依法规范财政收支行为。”刘家义说。
审计工作报告还建议,对违规列支“三公”经费和会议费、违规建设楼堂馆所,以及层层滞留、虚报冒领、骗取套取财政资金等问题实行一案多查,坚决遏制失职渎职和腐败问题,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