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工作报告“审”出了什么?(2)

审计工作报告“审”出了什么?(2)

借新还旧,地方债管理仍待规范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审计始终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审计工作报告加大了对一些关键领域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反映力度。

在财政领域,主要跟踪审计了2013年6月底以来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变化情况,揭示了一些地方债务借新还旧数额较大、通过新型融资手段举债规避监管等问题。

审计发现,省本级债务借新还旧数额较大。2013年6月底至2014年3月底,9个省本级为偿还到期债务举借新债579.31亿元,但仍有8.21亿元逾期未还。相对而言,9个市本级由于2013年土地出让收入增长,债务负担有所减轻。

与此同时,个别地方债务举借和使用不规范。2013年6月底以来,4个市本级违规由政府担保或不合规抵押融资157亿元,违反合同约定将108.62亿元债务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或其他项目建设等。此外,4个省市本级还通过非公开定向融资工具、私募债等新方式举债69亿元。

对此,审计工作报告建议,应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严格限定债务资金投向,适度加大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改造等方面的政府性债务资金投入。

化解隐患,金融领域资金安全不容忽视

——有的企业通过贷款“空转”套利,抽查25家黄金加工企业2012年以来虚构贸易背景,进行跨境、跨币种循环滚动贷款累计944亿元,套取汇差和利差9亿多元。

——对3家金融机构的审计发现,违规放贷或办理票据业务、掩盖不良贷款等问题183.34亿元;虚增中间业务收入、账外存放资金等财务违规问题34.98亿元。

——由于对互联网等新型金融业务的管控滞后,一些不法分子涉嫌利用互联网金融等进行非法集资、网络诈骗案件11起,涉及金额800多亿元。

这是在对工商银行等8家银行和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金融机构的审计中,发现的有关信贷投放和业务创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金融领域,主要审计了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发展及相关监管情况,发现有大量贷款通过同业合作、基金理财等通道规避监管,投向国家限制的融资平台公司及房地产企业,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金融等进行非法集资、网络诈骗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揭示,有利于推动有关部门及时堵塞漏洞、化解隐患。

审计指出问题后,相关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制定完善制度及工作流程211项,整改违规问题金额200.89亿元,处理844人次。

揭露腐败,审计发现三个新特点

严肃揭露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腐败案件线索,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是审计的重要职能之一。报告指出,各项审计中发现并移送涉嫌重大违法违纪案件314起,涉及1100多人。

今年通过分析审计发现的314起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线索,归纳出当前腐败案件的3个新特点,即群体性腐败问题严重、违法犯罪方式更加隐蔽、权钱交易收益远期化。

审计发现,314起案件中,有112起(占35.7%)是“串案”“窝案”,涉及760多人,其中31起案件有主犯的近亲属参与。这类案件大多以一名或几名公职人员为核心,以其掌握的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为支撑,案件链条往往牵扯十几人或数十人,有的涉案人员之间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与此同时,违法犯罪方式更加隐蔽,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有意培植利益关联方“代理”作案,有的将原本可以按正常程序开展的行政审批等事项,指定中介方介入协助,并最终从中介方获得利益回流。在股权转让、招投标、资格申请、投融资等业务中,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审计发现此类案件80多起,涉及200多人。

审计还发现权钱交易收益远期化案件109起。这些案件中权钱交易趋向索取投资入股、业务垄断、矿产开采等隐性利益,有的在位时只“帮忙”不收礼,待离职后再兑现;有的将部分违法所得投入公益事业树立“道德”形象,或谋求政治地位。

“通过深入分析,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和异常事项,提高案件发现和查处能力,而且同时又为有关部门实施精准打击提供了明确靶向,做到标本兼治和源头反腐。”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剑文表示。

(记者 殷泓 王逸吟 陈恒)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