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麻花辫

最美麻花辫

摘要:30年前的夏天,刚满20岁的王玉华同样扎着一条美丽的麻花辫。一天傍晚,刚从庄稼地里收工的她,看到一位解放军战士拄着双拐艰难地行走在村头,擦肩而过的一瞬间,那位战士脸上的痛苦神情刻进了王玉华的心里。

伤残军人的身上,总是透着一股英雄气。刻在他们身体上的“军功章”,有的来自炮火硝烟的战场,有的来自执行任务的险境,还有的来自保护群众生命财产的义举。这股英雄气,让我们的军旗更加鲜艳;透着英雄气的伤残军人,也值得人民去爱。

麻花辫

“八一”建军节即临之际,我们谨以此稿向所有伤残军人及其家属表示敬意和问候!

七月的津沽大地,瓜果飘香。年逾五旬的天津市宝坻区桥头新庄村民王玉华从地里归来,她的双脚裹满泥土,一条粗长浓密的麻花辫垂过腰间,笑容挂在脸上。记者想不到,这位普通、朴实的农村妇女,背后却有着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爱情故事。

30年前的夏天,刚满20岁的王玉华同样扎着一条美丽的麻花辫。一天傍晚,刚从庄稼地里收工的她,看到一位解放军战士拄着双拐艰难地行走在村头,擦肩而过的一瞬间,那位战士脸上的痛苦神情刻进了王玉华的心里。接下来几天,王玉华失眠了。几番打听,她了解到,那位战士叫袁成启,在青海某部当兵,一次随部队执行任务时,由于燃料感染双腿落下残疾。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王玉华鼓起勇气以“爱军”为名,给袁成启写了一封信,鼓励他像保尔、张海迪那样与命运作斗争,勇敢地面对挫折。在焦急的期盼中,王玉华收到了袁成启的回信。他在信中表达了感谢之情,并告诉她:“当过兵的男子汉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小小的信件,架起了爱的桥梁。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