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军区井冈山市人武部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纪实

南京军区井冈山市人武部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纪实

近日,南京军区井冈山市人武部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干部职工面对艰难不畏惧,积极作为不懈怠,以先辈先烈为镜,照出了自身的差距,并在整改中培塑了好形象。

“还是当年的作风,还是当年的本色,还是当年的样子。”2012年8月1日,井冈山市人武部首任部长、86岁的老八路陈学文回到人武部时,对干部职工发出了由衷的感慨。

步入人武部营院,几幢高楼林立在林荫掩映、绿草茵茵的花草树木中间。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个荒山野岭。10多年前,人武部官兵肩挑手提,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拿出“把困难踩脚下”的勇气,经过一个夏秋的艰苦奋战,搬运石料560多吨、泥土1200多方,硬是让这个乱石岗变成了平坦地。

人武部后勤科长姚伟算了一笔账:在营院建设中,他们能自己动手的就不花钱请人、能修复的就不买新的,特别是绿化,所有苗木花草和大小石料都是大家从附近山上就地取材、人拉肩扛运过来的,比规划节约建设经费60余万元。像当年红军节约每个铜板闹革命那样,人武部节约每一分钱用来搞建设,连续几年被评为“资源节约建设先进单位”。

在井冈山,艰苦奋斗到底是啥滋味?笔者沿着当年的红军挑粮小道,走一程,歇一程,尽管如此,全身早已是汗流浃背。一同上山的人武部职工曾润洲笑着说:“当年毛委员、朱军长带领红军战士挑粮上山,可比这艰辛得多。”

说话间,一队执行森林巡逻防护任务的“井冈民兵”从我们身后赶了上来。“能在先烈先辈们走过的挑粮小道上执勤巡逻,守护这片绿色海洋的平安,再苦再累也是件幸福的事啊!”走在最前面的巡逻小分队队长廖桂华说。

井冈山雨季长、雾天多、潮气重,“十里不同天”,每次巡逻归来,不是一身汗,就是一身雨,90%以上的民兵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然而,大家毫无怨言,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

越往山上走,越发陡峭。人武部政委崔伟边走边介绍:“2008年初抗击冰雪灾害时,大雪封山,进山公路结冰难行,山里村民面临断水断炊。人武部干部职工和民兵不畏严寒、不畏路险,沿着这条挑粮小道背粮进山,昼夜不间断地连续运送,为老百姓背运‘救命粮’3.7万余公斤。”

登至山顶站在黄洋界哨口,看山峰奇绝、谷壑幽深,不禁使人感慨:井冈山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磨砺了“井冈民兵”结实的脚底板。

顺着盘山公路,蜿蜒而至茨坪东山麓,5幢黄色土屋错落其间。在毛泽东旧居,一床、一桌、一油灯,干稻草、破草席、薄线毯,无言地讲述着当年的朴素艰辛。在这里,毛泽东同志和红军战士吃的是红米饭、南瓜汤和秋茄子,彰显的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屋外,《红米饭南瓜汤》的歌谣,犹在耳边唱响。

崔政委感叹道:“条件可以艰苦,精神不能贫穷。作为革命摇篮里的‘红军传人’,我们要把艰苦奋斗精神传承好,既能艰苦,更要奋斗。”近年来,人武部党委班子和干部职工始终把艰苦奋斗作为一种创争精神来实践。现在,建“窗口”单位、创特色品牌、干一流业绩,已经成为他们的响亮口号和自觉追求。

“我们到老百姓家帮扶,吃的是自带的干粮,住的是自备的帐篷,睡的是老乡家借来的门板,干部职工以好作风拉近了与百姓的距离,赢得了‘始终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好口碑。井冈山条件虽艰苦,在这里死心塌地干,图的就是要对得起成千上万的革命先辈。”说起干部职工,人武部部长刘宗成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井冈山市人武部的一茬茬干部职工,始终把这个“宝”珍藏于心:想一想革命先烈,进取意识再强些;想一想特困地区,生活条件再紧些;想一想党和人民的厚爱,工作贡献再多些。这些年来,人员在换,传家之宝始终不丢,有20余名干部转业后向组织申请继续留在井冈山,当好不穿军装的“红军传人”。这个“红军传人”传家之宝的本色在于纯朴、在于乐观、在于奉献。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