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海南区紧扣“为民务实清廉”主题,聚焦“四风”顽疾,将学习教育、立行立改贯穿始终,倾听民情民意“真心话”、改进工作作风办实事,为民之举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而日渐拓展。
做好民生工程
让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海南区坚持把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际成绩检验活动效果,着力在推动城乡一体化、改善民生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得到真真正正的实惠。
按照“做民生工程、办民生实事,首先要问清楚群众需要什么”的工作原则,海南区把帮扶贫困人口脱贫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通过保障房建设、积极为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办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帮助就业和发放医疗救助金、特困家庭临时救助金等,实现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提高、环境质量提高,实现贫困人口的就业、养老、医疗、住房、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交通、稳定“十项公共服务”全覆盖,让贫困群众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与此同时,海南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从根本上为农区居民“解难”,努力满足农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农区居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扶贫攻坚”和“十个全覆盖”工程不仅是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根本要求,也与广大群众的强烈愿望同频共振,圆了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梦想,解决了群众实际困难,温暖了群众的心。
遏制“四风”顽疾
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
如今,到海南区各单位和窗口单位办事的群众都有一种明显的感受,那就是办事流程简化了,工作人员更有亲和力了。与此同时,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等现象明显减少。这是海南区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聚焦“四风”问题,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回应群众期盼、转变工作作风的结果。
针对“执法、执纪单位和窗口单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问题,海南区各单位和服务窗口认真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立行立改,为群众送去更方便快捷的服务;针对“办事不是几处跑就是跑几趟”的问题,海南区各镇、办事处和服务窗口分别在社区服务大厅和政务大厅拓展办事项目,推行“一站式”办理和“全职能”窗口,对特殊人群实行上门服务,让群众感受到更温馨、贴心的服务;针对“群众出行不便”,海南区先后开通了1路、2路、3路、7路、21路、“招手停”等多条线路的公交车,而且继“招手停”免费乘坐5个月后,1路、2路两条线路的公交车又开始免费;针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海南区采取“社区卫生网格化”、“居民健康信息化”和“卫生服务常态化”等措施,对全区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范围、服务半径、服务人口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划分,并组建了29个社区医护服务队,深入居民家中提供主动、连续、综合和个性化、精细化的医疗卫生服务……如今,一条条意见有了落实,一个个问题得到了整改,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也感受到党员干部的“官样”没了,为民解忧办事的效果更实了。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海南区坚持开门搞教育,采取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调查问卷等方式,开展了七轮征求意见活动,然后,将所征求的意见梳理汇总,列出“问题清单”,明确解决思路,坚持边学边改、立行立改,并建立了民生问题台账和“分类分级、定责限时、整改销号”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已办理完成504条,其中转办各单位196条。各单位对自行征集的意见建议办理完成308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