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于勤勉敬业
勤勉敬业是室风的第三句话,它的本质内容,就是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地位观、利益观,甘于吃苦、乐于奉献,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怎样做到勤勉敬业呢?
第一,要敬业。我们选择了党史工作,就要喜欢它、热爱它,就不要只把它当作一种谋生的职业,而要将其作为崇高的事业去追求。当然这要有一个境界的提升过程。党史工作非常辛苦、清苦,出成果的周期长,要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当年黄埔军校校门上写着:“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我想,同样的道理,来到中央党史研究室,就要热爱这份工作,珍惜这个岗位。你们从几百人甚至是上千人中考试脱颖而出,很不简单,到了这里,就要下定决心,安下心来,定下神来。绝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心里不安稳,不然的话,要做出一点成绩是根本不可能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的重大命题,这个命题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是对我们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的形象表达、生动表述。我们每个热爱党史事业、走进中央党史研究室大门的人,都曾经或正在拥有一个“党史梦”,这个“党史梦”就是想在中央党史研究室在岗在职工作期间,发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为党史工作和党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的“党史梦”与中国梦是相通、相融、相连的。我们把党史工作做好了,实际上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前段时间,光明日报社记者采访了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副主任金冲及同志,发表了题为《金冲及:乐在学途未知老》的人物专访。金冲及同志热爱历史研究、刻苦钻研业务的事迹,我看了以后很受感动,很受教育,很受激励。他曾多次转换工作,他说:“只要全力以赴地投入,改一行,爱一行,都会学到一些东西,有不小的收获。”当然,他的改行有个人不能掌控的特殊原因。我们今天进入中央党史研究室的同志们,有这么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我们更应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成一行。
第二,要勤奋。党史研究这门学科有它的特殊性,需要长时间的学习积累,才能出成果。因此,这门学科要求我们必须勤奋。范文澜先生曾经说过两句话,这两句话大家耳熟能详,这就是:“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坐十年冷板凳,就是要长时间学习积累。历史学家吕思勉,出自书香门第,据说他通读过二十四史,在史学界传为美谈。要知道,通读二十四史,是要花时间的,二十四史五千多万字,每天读一万字,要用10多年时间。研究党史也是要看大量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的,没有这个基本功,要出大成果、出有质量的成果是不可能的。金冲及同志有两句话给我印象很深,一是他讲他的大部分成果是在8小时之外写出的,二是他的主要成果是在60岁以后完成的。他在访谈中,还讲了一件事,每次理发的时间他都不放过,都会带点资料看。同志们,他是在抓紧点滴时间来开展研究的!这让我想起鲁迅先生说过的话,他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我们很多科研人员特别是青年同志,经常抱怨时间少、时间紧张,我认为时间少要挤,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会有的。我们大块的时间不多,但零碎的时间不少,就看你怎么去利用。另外,室委会会尽量创造条件,给大家留出一定的研究时间。我们提倡把部门承担的任务和个人科研的方向与课题结合起来,这样就会统筹兼顾。
第三,要刻苦。刻苦就是对疑难的问题要勤于钻研。应该说,中央党史研究室给青年同志们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这里是一个大舞台,工作和科研条件好、信息畅通、资料丰富,有很多知名学者可以随时请教。所以,我希望你们能抓住这么好的机会,趁着年轻时精力旺盛奋力拼搏,努力成为党史专家。青年同志最大的资本和优势就是年轻,当然还有敢想、敢说、敢干、反应敏捷、思想活跃等优点,但时光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如果不利用好,不转化好,你们的优势很快就会丧失和丢掉,你们应该有一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