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这次战斗力标准大讨论,上至领率机关,下到基层班排;上至军委领导,下至普通一兵,层层深入发动,人人全程参与。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影响之深,在我军的集中教育活动中是少有的。
随着大讨论的深入,一方面“抓手”越来越往下沉,向一兵一卒延伸;另一方面“层级”越来越往上移,向领率机关聚焦。如果说前者意味着讨论的广度,后者就标志着讨论的深度。因为“层级”上移源于这样的共识:影响战斗力标准树立的深层矛盾和思想根子主要在领率机关,打破瓶颈的主要责任和推动力量也在领率机关。
领率机关肩负着把方向、议大事、树导向的重要职责,作出的每一项决策、拿出的每一个主意,都可能对战斗力标准的树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领率机关与基层部队是中枢与末梢、决策与执行的关系。上面偏一寸,下面就会偏一尺。如果讨论来讨论去、抓过来抓过去都在基层,就是本末倒置、主次不分,就抓偏了、抓虚了、抓空了。
在一次跨区机动战役演习中,广州军区某师的一辆战车在狂风大浪中意外沉海。演习是停下还是继续?各级心里都在打鼓。军区首长掷地有声:“打仗会死人,训练也可能死人,演习照常进行,有什么责任我来担!”试想,要是高级指挥员不敢担当,部队怎么能放开手脚去对抗?演训怎么能贴近实战去组织?
领率机关是战斗力标准这把尺子的制定者。尺子合不合用、能不能管长远,取决于顶层设计的科学性、前瞻性。
早在2000年,美军参联会就制定了20年后的联合构想,成为指导美军联合部队建设和未来联合作战的纲领性文件。这种顶层设计的理念,值得借鉴。把战斗力标准落到底,既要重视从工作指导上研究解决问题,又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来规范和引领,确保长期坚持、有序推进,避免乱铺摊子、乱建项目,“村村点火、户户冒烟”。
直面问题不回避,深挖根源不遮掩。讨论中,有些问题基层部队认识到了,但自身无力解决。比如,作战训练条例更新难,实战化训练环境构设难,军兵种互联互通难,装备革新经费保障难,新型装备人才补充难,等等。这每一“难”,都像一根绳索,捆着战斗力建设的手脚。而解决每一“难”,都需要领率机关主动作为。
有些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移一子而活全盘。比如,领导管理体制不够科学,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不够健全,力量结构不够合理,政策制度改革相对滞后,等等。这些弊端不克服,就不可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战斗力。领率机关应该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自我革命的勇气,敢于啃硬骨头、攻难关,敢于打破条条块块、现有格局,为促进战斗力跃升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