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历史征程的强军脉动 (8)

新的历史征程的强军脉动 (8)

——写在全军“战斗力标准大讨论”深入开展之际

摘要:落实“铁标尺”,需要“硬规矩”。战斗力标准的硬度,取决于平时奖惩的力度。赏一人而三军乐者,赏之;罚一人而三军震者,罚之。如果对违背战斗力标准的人和事,睁只眼闭只眼,在处罚上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就会使追责问责的“快刀”钝化。

(八)

战斗力标准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思想上立起来不易,实践中落下去更难。

一个单位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重视什么轻视什么,既反映对待战斗力标准的态度,更体现落实战斗力标准的力度。导向立在哪里,官兵心思就会往哪里聚焦,各项工作就会向哪里用劲。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工作导向、评价导向、资源导向等,就等于绘出了何去何从的路线,提供了孰对孰错的答案。

--选人用人的“刻度”,什么时候都应定在打仗上。如果平时重用热衷“点菜的”、冷落善于“点兵的”,偏爱会来事的、疏远会干事的,战事兴起,谁来指挥?鼙鼓催征,良将安在?

--有时候做“减法”比做“加法”、知道“不干什么”比知道“该干什么”更重要。那些只为利想、不为战谋的忙,那些只愿栽速生杨、不愿种公孙树的忙,那些周旋于迎来送往、沉湎于文山会海的忙,忙得越多对战斗力建设的危害越大。

--刻度越清、精度越高,评价就越准。作为一把评价的标尺,战斗力标准需要量化、细化。如果刻度不清,黑哨裁判、暗箱操作、人情干扰就很难避免;如果精度不高,模糊判定、概略标定、主观认定就很难杜绝。

--战备需求、战场需要就是资源投向。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让每一滴油都用在紧要处,才能确保有限的军费、宝贵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不当处若靡费千万,该用时必捉襟见肘”,决不能让国家投入的钱打了水漂。

落实“铁标尺”,需要“硬规矩”。战斗力标准的硬度,取决于平时奖惩的力度。赏一人而三军乐者,赏之;罚一人而三军震者,罚之。如果对违背战斗力标准的人和事,睁只眼闭只眼,在处罚上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就会使追责问责的“快刀”钝化。

对那些轻视、漠视、无视战斗力标准的行为,就是要板子打在具体人身上,让他们确实吃到苦头、受到惩罚。对那些真想、真用、真抓战斗力标准的官兵,就应该让他们尝到甜头、得到奖励。只有让规矩“硬”起来,战斗力标准才能贯穿到军事斗争准备的全过程,落实到部队建设的各领域。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