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将矛头对准“自己”

批评将矛头对准“自己”

作为党的优良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利于党员之间互相表达意见,交流思想,进而取长补短,找到差距,改正错误,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是党自我完善、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效手段,是巩固党内团结,加强党内监督,保持党的肌体健康,使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力武器。对于自我批评而言,关键就是要把矛头对准“自己”,敢于自我“开炮”、开门见山、揭短亮丑,切忌敷衍了事。

对照镜子,画一幅“问题”肖像。以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声、先辈先进为镜,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对照廉政准则、对照“三严三实”要求、对照群众期盼,画一幅自我“问题”肖像,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将问题找准找实找全,真正触及思想深处、触及问题实质。不能化了妆再照镜子,那样就看不到问题,看不到真实的自己。面对存在的问题,出以公心,不怕刺、不怕痛,不遮遮掩掩、讳疾忌医,痛心彻改、边查边改、立行立改。要眼睛向内、刀口向里,对存在的问题往广度上查,对产生的原因往纵深处剖,对应负的责任往严格上追。对自己的问题认识得越全面,越能取得干部群众的信任;对原因的分析越深刻,越能认清问题的实质和危害;对根源的剖析越到位,越能触及思想和灵魂。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对自己的问题不放过,对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既是教育,也是带动,更是约束。

全面体检,做一次“病情”诊断。全面体检,就是要做一次深度的病毒查杀和病情诊断,方便进一步发现那些潜藏深、危害大的“病毒”。同时,对自我检测、剖析,不能浅尝辄止,不能流于形式,多向自己开刀,多摆自己的问题,多查自己的不足,一定要深入灵魂。谈问题不能避实就虚,找根源不能避重就轻,要让思想深处的错误观念、意识见光亮相。没有全面深度的对照检查,等于没有检查,更无助于问题的改正。当然,有深度不是不切实际的拔高,不是无原则的上纲上线,更不是抓几顶吓人的大帽子给自己戴上,然后在大帽子底下溜之乎也,而是言之有物、符合实际、针对性强。只有抛却杂念,对自身的问题认识更深一层,对别人的优点学习更进一步,才能切实克服自身的缺点,改正存在的错误。只有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才能发现个人及集体存在的问题,才能完成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才能让整个集体、班子风清气正。

号准脉搏,开一剂“病症”良药。号准脉搏就是为了找准病因,对症下药。不能把呼吸不畅说成消化不良,不能把实脉看成虚脉。如果明明是追求享受,醉迷奢侈,却错误地当成官僚主义、主观主义,这就是没有“对准号”,不利于治病。至于不愿意正视自己的问题,有意搭错脉,“王顾左右而言它”,硬把“阴虚阳亢”说成“阴盛阳衰”,就会错过“治治病”的大好时机,即使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勉强洗了澡,也因为药不对症,用再大的力气也是虚功,只能加重病情。对症下药要准,切除病灶要狠。不能因为担心切深了引起疼痛,而就下刀不深不狠,使病灶切除不到位、不干净、不彻底,往往还会旧病复发。同时,克服“怕疼护痒”、“讳疾忌医”思想,直面自身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诊疗方案”,从小事小节小问题抓起、从民诉民怨民盼改起,以此作为破除思想误区的一次洗脑和践行群众观念的一次洗礼,进一步转变作风、树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开展批评就是要正视矛盾,揭示弊端,不回避,不掩饰,刚正不阿、直言不讳,摆到台面上来说、来讨论、来研究,拿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明确时间表,绘制路线图,一个矛盾一个矛盾得加以化解,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得加以解决,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以整改的坚强决心和实际成果,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