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胜利路年久失修,路面高低不平,一下雨我们就得趟水回家,尤其是小孩上下学,大人就得背着走。”9月9日,家住柳河县收获小区的姜国杰老人指着家附近宽敞平坦、绿柳成荫的胜利路向记者竖起了大拇指。68岁的姜国杰在这里居住了15年,见证了这条路的发展变化。“今年,柳河县委、县政府把这条路修好了,我们每天走在这条路上心情特别愉悦,以后下雨我们再也不用发愁了。”
柳河县住建局城建科科长续永碧告诉记者,在教育实践活动“与群众同行”调研中,根据群众的诉求,将这一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于今年5月份,对县城胜利路、英利路、前进路等4条干路的地下排水管网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整体改造,工程投资6千万元,三分之二的资金都用于地下管网改造,现部分路段已改造完毕。“把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把地上工程转为地下工程,由形象工程向民心工程转变,为咱老百姓解决实实在在的事儿。”姜国杰老人由衷地说。
柳河县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开门找问题,抓整改转作风,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动教育实践活动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为保证民生问题整改的实效,柳河县在活动伊始就对县乡两级领导干部,按人数发放了337本民情日记,要求他们开门找问题。截至8月末,这些“民情日记”记录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诉求1615个,已解决856个,解决率达53%。如投资1.34亿元的城市二次供水改造工程、投资1.07亿元的污水处理厂扩能改造项目、4个地段16.1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项目都在有序建设中。
在特困家庭的帮扶上,柳河县开展了以“爱心帮扶行动”为主题的帮贫助困活动,全县确定了344户城乡特困户为帮扶对象,县乡两级领导干部“一对一”进行帮扶,解决他们在就业、就医、就学、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截至目前,柳河县党员干部共投入帮扶资金15.8万元。
柳河县在解决民生问题和帮贫助困的同时,还将问题整改的重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上,以提供优质服务和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为抓手,切实解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在吉林龙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企业总投资1.7亿元的针剂和口服液车间gmp改造项目已经接近尾声,厂房新址搬迁改造工程蓄势待发。“我身后这片厂房两年前还是一片空地,当时企业面临着新厂区建设和改造工作。县发改局从立项、选项、规划、环保、消防等方面为我们做了大量工作,给予了很多的支持和帮助。”常务副总杨东梅向记者说:“以前有困难时我们给他们打电话求助,现在他们主动联系我们,经常来我们企业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他们做的,现在我们公司的工人都认识发改局的同志了。”仅上半年,包括县发改局在内的经济主管部门党员干部,累计深入各企业2300余次,为企业解决困难510多件。
“以前我们来办税很多时候一天办不完,到点人家就下班了,现在实行24小时自助办税后,随来随办,节省时间、非常方便。”正在办税的某企业会计栾玉富高兴地说。柳河县国税局通过实行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服务,从源头上杜绝了纳税人“多次跑、多头跑”的现象,他们在办税大厅设立了政策咨询服务室,开设了全国税务系统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厅,使纳税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通过网络办理各项业务,受到了广大纳税人的赞许。正在办税大厅值班的县国税局纪检组长刘锡伦解答完群众咨询,告诉记者,从办公室到服务台,服务方式的转变不仅促进了工作开展,更贴近了广大群众的心。
今年1至8月,柳河县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9亿元,增长5.6%;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7.48亿元,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97.2亿元,增长20%。
记者手记:
政府笃行有为,社会和谐幸福,百姓安居乐业……金秋九月,记者走进柳河,大街小巷处处都体现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群众路线思想渗入政府,融入企业,深入人心。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柳河县着力整改“四风”问题、制度问题、民生问题和发展瓶颈问题,在全县上下形成了抓整改、促落实的新局面。百姓对民生工作赞不绝口,困难群众对党员帮扶感激涕零,纳税人对优质服务满意认可,企业对良好的发展环境满怀信心……一桩桩、一件件,实事、好事如雨后春笋,人民群众拍手称赞。眼下,柳河县正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服务于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