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海雄:论营造良好从政环境(2)

慎海雄:论营造良好从政环境(2)

“一德立而百善从之”。当前,党员干部要克服政治生态“事不关己”“只求自保”等模糊认识和消极观念,正确把握“大环境”与“小环境”的辩证关系,树立每个部门、每个单位、每个党员干部自己就是“小环境”的理念,从我做起、从本部门本单位做起,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共同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从政环境。西晋思想家傅玄说:“有正心必有正德,以正德临民,犹树表望影,不令而行。”党员干部是社会风气的先导者,只有正心正德,才能“不令而行”。要对照习总书记“三严三实”的要求,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自觉将“三严三实”作为安身立命、从政为官的基本准则。领导干部恪守了“三严三实”,从政“小环境”就能清朗,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会风气根本转变的目标也就能够实现。

营造良好从政环境,需要我们拿出治理生态环境的恒心和决心,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一些地方和部门从政环境恶劣、政治生态不健康的问题由来已久,形形色色的潜规则更是积弊成疴,需要我们掘地三尺,彻底铲除其滋生的土壤。如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跑门子走关系找靠山,自拉山头搞“小圈子”。近年来查处的贪腐窝案怵目惊心,“拔起萝卜带出泥”,贪官被查处后,往往带出其权力“圈子”里的一批腐败分子,他们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弄权、搞钱、玩乐的“圈子”,演变为严重危害政治生态的腐败雾霾。“圈子”的实质,是“弄权联盟”,毫无党性与组织纪律,互相利用,互相拉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圈子”的实质,是从政把政治生活私人化,培植家奴、形成默契,给形形色色的腐败创造条件。凡领导干部大搞“小圈子”的地方和单位,从政环境必然恶劣。这突出表明,营造良好从政环境是多么紧迫!

用制度保障清廉从政,用制度的笼子“关住”权力,建设拒腐防变的长效机制,是形成好的政治生态的关键。习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从政者能否清正廉洁的风险点在于权力的运行上。制度建设是政治清明的根本途径。导致腐败发生的诱因多种多样,但潜规则的作用和权力行使的失控这两条,基本是共同的。干部要做到正确、规范使用权力,仅靠自律远远不够。从根本上看,有效防治腐败、实现政治清明,必须通过制度建设科学配置权力,确保权力运行公开、透明、规范。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当前,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四个监督”正在落实,对权力的约束和规范大大提速。随着巡视、纪检监察、信访等相关制度的改革完善,惩防体系建设正在整体性、全面性地推进,制度的篱笆扎得越来越实。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通过完备、严密的制度设计制约权力的使用,尽最大可能挤压腐败发生的空间,正在成为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的有力保障。

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每个党员干部都不应是旁观者。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已经大为转变的今天,我们完全有信心把党的作风抓得更好,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组织保证。

(作者:新华社副社长)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