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报:习式全面改革300天 丰富“渐进”逻辑

港报:习式全面改革300天 丰富“渐进”逻辑

香港《文汇报》22日刊发组稿聚焦中国“渐进式”改革。文章说,随着习近平领导的全面改革实施已达300天,中国已经迈入历史性变革的新时区。纵观36年改革历程,中国渐进式的改革,取得了堪称革命性的变化,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循序渐进已成为中国执政党推进改革的不二法门,是中国长期发展、渐次改进、内生性演化的必然选择。当前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的全面改革,正蹄疾步稳,有序推进,不断以新的突破续写和丰富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历史逻辑。

中国渐进式改革36年 赢革命性变化

纵观30多年的经济改革历程,梳理体制演进的重要节点,每一步改革的背后,都记录着计划管制与市场配置的此消彼长,见证着姓“社”还是姓“资”等各式争论中的彷徨与解放,正是在观念碰撞和利益调整的不断接力中,中国一步步走出计划经济的沼泽,迈进了市场经济的大道。

——十一届三中全会 启改革开放大门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农村改革率先突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令农业焕然一新。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改变了十二大“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提法。

——十四大 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面对复杂的形势,改革陷入“市场经济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更加明确地指出,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邓小平的讲话从思想上冲破了多年的束缚,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六大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经过十年的发展,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专家认为,经历股份制姓“公”姓“私”的争论,1997年十五大提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2002年十六大提出,“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进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深化了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的认知,是在一系列观念渐进变化后的又一次创新。

——十八届三中 市场起决定性作用

文章进一步分析,历史行进至2013年,中国改革处于深水区和攻坚期。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认为,这一表述是执政党对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新飞跃。

——改革30多年 经济跃居全球第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国经济改革以渐进的方式,赢得了革命性的变化。复旦大学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张维为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30多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高速增长,从2000年到2010年,中国超过西方七国中的6个国家,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他认为,中国给世界带来的震撼,得益于中国选择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渐进改革之路。

——政治渐进变革 探索中国道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经济体制发生根本性变革的同时,中国的政治体制亦经历渐进式变革。从一元治理迈向多元治理,从人治迈向法治;从党内民主扩至社会民主……中国政治生态呈现出一种不同于西方模式、以政府治理转型为重点的崭新气象。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