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已经上升到了关系党和国家大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问题的高度。因此做好新疆的传媒工作也就不仅关系着新疆,同样也关系着全党全国的长治久安大局。但在新疆这样的边疆多民族聚居地区,由于历史上的“双泛”思想影响和当下“三股势力”的操纵破坏,涉及新疆问题尤其是暴力恐怖活动的新闻报道与其他地区或其它性质的报道相比,就具有参与人员复杂、事件定性特殊等不同要求。在处置这类事件的报道时需要特别慎重,既不能伤害民族感情和合法宗教,不能授人以柄,防止误导误传;同时又要深刻揭露敌对势力的险恶用心,避免事态由点漫延到面,造成处理问题时的被动。
这就需要在涉及新疆新闻的报道上要准确地把握特殊的社会环境及特殊的舆情背景。一是新疆的民族分裂、非法宗教和暴力恐怖活动往往是与民族、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的。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宗教并存之地,在不少民族中宗教信仰与生活习俗密不可分,形成了一种似乎是“全民信教”的特殊文化现象。这就容易给“三股势力”借民族、宗教问题挑起事端,利用穆斯林群众对宗教的感情大肆鼓吹所谓“圣战”献身与殉教精神提供口实,煽动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与政府对立。借此闹分裂、搞独立,甚至残忍地杀害维护社会秩序的公安干警、武警战士和不信教的无辜群众。二是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交汇之地,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8国接壤。毗邻国家多,国境线长,在全区生活的47个民族中就有9个是跨界民族,这就给境外敌对势力渗透提供了便利条件。他们利用这一便利条件进行渗透,通过提供经费、组织偷渡,甚至许诺参加一天游行给多少钱、打死一个汉人给多少钱、打死一个警察给多少钱等手段,造成只要跟着他们干就有前途、就有财富和未来的假象,从而使一些人特别是青少年心向往之,对新疆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构成了现实和潜在的威胁。三是随着网络等新型媒体的出现,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社情民意的主要载体。相对于传统的社会舆情,网络舆情属于自媒体形式。虽然具有样本充足并且时效性高的舆分析优势,但也使政府对社情民意的控制难度加大。近年来,网络舆情对新疆社会稳定影响甚巨,一些重大暴力恐怖事件往往都与网络舆情有直接联系。如果在突发事件发生前后对网络舆情处理不当,便有可能诱发社会的群体无意识和过激行为,对社会稳定构成极为严重的威胁。因此,涉及新疆的新闻报道如何在这种挑战中进行准确的战略选择?媒体的传媒行为如何在维护新疆长治久安大局的同时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需要凝聚媒体的智慧和力量、并且建立起一种新的传媒文化理念才能实现的。
首先,新疆的长治久安需要新闻报道能激发起新疆各族人民与“三股势力”进行斗争的昂扬斗志。新疆的社会稳定需要中央的政策支持,需要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援。但新疆各族人民如果自己不能树立起与“三股势力”进行斗争的必胜信念,而是以等、靠、要的心态观望、等待,那么,新疆的社会稳定必然缺乏最内在的群众基础。应该让新疆各族人民意识到,敌对势力的破坏不只是影响着国家大局和政治稳定,更直接影响着新疆各族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影响着新疆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甚至社会形象。应该让新疆各族人民意识到,我们庆幸自己出生在新中国,一出生便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这个身份,能以社会平等一员的身份享有种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利。因为正是有了国家这个主体,我们才可以在祖国母亲的强大保护下幸福入眠,才可以在祖国母亲的坚强怀抱中面对灾难不再感到惊恐无助,才可以通过祖国的交通大动脉饱览名山大川,才可以在学校享受免费公共义务教育。而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已经被历史地推上了维护国家和地区稳定前沿的新疆人,必须鼓起一种舍我其谁也、铁肩担道义的承担意识,而新疆的新闻宣传也要大力培育和弘扬这种承担精神,启发人们去思考哪些是实现社会稳定的有利条件?哪些是妨碍长治久安的危害因素?从世界范围看,涉及新疆的新闻报道已经具有了国际热点的特点。如何遵循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用职业操守维护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如何用新闻伦理展示生命至上、良知良能的人类价值?这些都需要我们能站在世界竞争的大舞台上,具有与世界一流媒体和新闻人一争高下的意识。让信息充分、覆盖全面、符合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展现在受众面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