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就荒了”道出的耕地保护孱弱

“荒就荒了”道出的耕地保护孱弱

最近,有村民向媒体反映,扬州市宝应县望直港镇望直港村137亩农田,自2008年被政府违规征用后就一直抛荒。望直港镇副镇长在接受采访时承认举报属实。针对土地抛荒,该副镇长此前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地荒就荒了,有什么了不起,国家荒的土地太多了”。(11月4日《现代快报》)

耕地撂荒已成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这则新闻能够引发较大关注,主要原因是当地官员那句“雷语”——“地荒就荒了,有什么了不起,国家荒的土地太多了”。此话的卸责之心显而易见,但也并非虚言。国土资源部此前的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撂荒耕地有近3000万亩。因此,由官员雷语或可以窥见当下耕地保护的现状与局限。

虽然此次村民向媒体反映的重点,是耕地被征收后一直处于撂荒状态,但其中一个细节依旧不能忽视:这批土地在征收时就已经涉嫌违规。当地官员也承认:当初从村民手中收用土地时,并没有相关手续,而与村民签订的所谓“土地使用协议书”,一部分村民签名还由小孩代写。这些迹象,足见土地在征收时的乱象,而副镇长口中所言的“荒的土地太多”,与征收时可以随时突破法律程序与边界,有着密切的关联。

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和《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土地撂荒一年以内,土地管理部门要依法对土地使用权人征收一定闲置费;满两年未利用的,土地管理部门可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这一切在望直港村137亩撂荒的农田上都未被执行。

可以说,撂荒的土地,更是法律执行的蛮荒之地。常态下,地方民众与基层职能部门,本应该是耕地保护的主要监督者,他们更能直观感受到耕地的重要性。但在这里,镇长竟公然放言“荒了就荒了”,耕地保护意识的低下可想而知。就全国范围来看,无论是耕地保护的执法能力薄弱还是保护意识孱弱,该事件都堪称缩影。

具体而言,各种违规征收、侵占耕地的理由,实质上指出了耕地保护失范的真正缘由。以该事件为例,2008年,当地政府计划在这片土地中间修一条水泥路,路修好后,就切断了农田的水源,良田变得无法耕种。因此,村民只好要求耕地被征收。这看似是一种村民的无可奈何的自愿选择,但其中所隐含的同样是一种“荒了就荒了”的心态:明知在土地中间修路,会切断水源致使良田无法耕种,为何不能改变修路的路线?难道是有意而为之?加之被征收土地使用批准时间与开工日期相隔一年,该土地的征收是否真如村民猜测的是囤地以换取高昂的土地转让费,相关方面应该启动调查。

事实上,从更大范围来看,一些耕地被提前撂荒,甚至打着建设新农村的幌子,将耕地违规转为建设用地,其中不少都是因为地方政府图谋着不菲的土地转让费,利用时间差实现“低征高让”。如果说,在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过程中,一部分耕地的撂荒是因为农民进城所致,短期内难以避免,那么,违规征收耕地再予以撂荒则是明显的人为破坏耕地,应该深究责任。

在土地财政的诱惑下,耕地在一些地方主政者的心中已经失去了原初的意义,而只是经济利益的兑换工具。这种现象所展现出的耕地管理与保护的失控,在根本上是依法用地原则的架空。正是因为违规征地、用地的成本过低,自然就催生出“荒了就荒了”的“无畏”心理。找回对耕地的原始敬畏与温存,终结“荒了就荒了”的失序之态,只能靠法律切实发挥作用。(朱昌俊)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