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中国声音
85年前,鲁迅曾在香港发表演说,题为“无声的中国”,并呼吁“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他说:“青年们先可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今天中国已经变成了一个“有声的中国”。但目前这种声音在国内还是一种需要消除杂音、形成共识的声音,在国外的声音还不响亮,与中国的大国地位不匹配。仅以传媒为例。一方面是中国声音在努力“走出去”,一方面是国际主流媒体和主流舆论对中国肆意进行围堵甚至妖魔化,中国的正面声音在海外传播仍然有限。根本的原因,还是力量对比的差距。据统计,西方几大通讯社几乎垄断了全球消息的来源及解读,80%-90%的消息是由西方几大通讯社提供的,以华语为载体的信息量,大约只占全球信息总量5%。连我们自己的主流媒体,也只好大量采用CNN等播放的国际新闻的消息和画面。
中国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期,需要向全世界发出最强音,以中国好声音凝心聚力,激发民众奋发图强,以此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由于当今世界所有的西方大国实行的都是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绝大多数国家实行的也是资本主义制度,中国在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国际话语权问题上,仍然处于被围堵和被孤立的境地,这严重影响中国在国际上发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千辛万苦、付出巨大牺牲作出的郑重选择。在这条道路上,我国实现了连续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稳步攀升,引发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经验”等的普遍关注,也引起西方敌对势力的质疑。西方国家担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挑战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担忧中国的发展损害西方国家的利益,凭借其话语体系优势,对中国进行抨击:抛出“普世价值”,说中国反对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普世价值”,把中国妖魔化为专制、暴政、侵犯人权的国家;炮制“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中国威胁论”是担心中国的崛起将重复西方列强崛起的老路,会破坏现存世界秩序,损害他国利益,威胁世界和平;“中国崩溃论”是唱衰中国的伎俩,认为“中国模式”将不可持续,中国的崩溃将给世界造成灾难性后果;“中国责任论”是指责中国只享受发展成果、不履行应尽义务,要求中国承担超出自身力量的国际义务。美国总统奥巴马曾经公开说要抵制中国的发展模式,宣称如果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达到美国人和澳大利亚人的生活水平,那将是世界资源、环境的灾难。这些论调既反映世界舆论对中国的偏见,又折射出中国话语的弱势和声音的弱小。
针对上述挑战,除了加强硬实力建设,还必须加强软实力建设。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人文社科、新闻舆论等各个方面的软实力,都直接表现为话语权。因此,要把提高话语权作为国家战略来实施,在全国营造良好的舆论和观念环境,使全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外部环境和国际话语权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通过设置项目、加大投入、培养人才、打造平台、营造环境等措施,有效设置国际话语议题、制定国际话语规则、占领国际话语高地、引导国际话语走向,特别是要发挥各类媒体和载体的作用,在关键问题上有理有据地向世界传播中国真实的声音和真实的形象。用恰当的话语和形式表达中国观点、中国立场,在国际重大事件上发出响亮的中国声音,充分展现我国和平发展、民主进步、文明友善的国家形象。要向国际社会清楚表明,“中国模式”对世界是一种贡献和机遇;中国是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创造者和维护力量;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通过广泛的文化交流、深层次的文化对话,向世界传递中国五千年一脉相承的和谐文化,揭示当今中国倡导建设“世界共同体”的价值取向。应当大胆学习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在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交流中加深理解,扩大共识,增进友谊,推进合作,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新的贡献。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实际出发,批判地吸收借鉴于我有用的成果。对于那些可资借鉴的提法,比如民主、人权等,也应该根据我国国情和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进行科学转换,赋予其更加科学的含义,并纳入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增强话语体系的科学性;对于那些不符合我国实际的提法,则应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角度加以坚决舍弃甚至抵制。要坚持“中国立场、国际表达”,不断探索“中国声音”的国际表达方式,不断打造中国话语体系,努力扩大“中国梦”“中国奇迹”“中国震撼”的国际影响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