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乌克兰再度成为国内各种政治力量的角力场和大国势力对峙的前沿阵地。俄罗斯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围绕“地缘政治支轴”展开斗法,关系跌至冰点。
乌克兰危机自2013年11月爆发以来,快速发展演变,从政治动荡到政权更迭,从国家分裂到内战爆发,也导致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形成针锋相对的冲突和对抗。
进攻·防守
2014年3月,克里米亚“脱乌入俄”,成为新时期俄西关系一个重要转折点。俄西分歧进一步拉大,形成对峙与僵持局面。
(图片说明:2014年8月22日,克里米亚辛菲罗波尔市居民庆祝国旗日。)
西方认为乌克兰危机改变了冷战结束以来的欧洲安全基础,指责俄罗斯“践踏了欧洲安全框架的基本原则”;俄罗斯人却认为自己“无路可退”,他们不过是“弹簧被压到底后的猛烈反弹”。
俄西关系趋冷至寒。西方先将俄罗斯逐出八国集团,再联手发动一波又一波的经济制裁,并试图全方位孤立俄罗斯……
在最新的国情咨文中,普京指责西方企图以“新铁幕”来围堵俄罗斯。
(图片说明:2014年12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发表国情咨文,指责西方国家企图以“新铁幕”围堵俄罗斯,希望看到这个国家解体。)
如果说用“铁幕”来形容俄西关系可能言过其实的话,那么“新冷战”和“迷你冷战”恐怕并不为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俄西关系跌至冰点,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冷战结束后,俄罗斯一度想融入西方体系。执政初期,普京曾把“希望俄罗斯成为欧洲的一部分”挂在嘴边。但事实上,西方一直把俄罗斯当作对手,甚至是“假想敌”,不断突破“君子协定”,一步一步推进北约东扩。
北约东扩改变了欧洲地缘政治和战略安全格局,不仅颠覆了俄罗斯在中东欧地区的传统影响力,还对俄罗斯的核心战略利益构成威胁。苏联解体初期,俄罗斯国力衰弱,无力抵抗,只能通过妥协与合作来延缓北约东扩的进程。但普京划下一条地理界线:乌克兰和格鲁吉亚这两个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不能加入北约。
然而,西方并未收手,继续通过“颜色革命”向格鲁吉亚、乌克兰等国渗透、侵蚀。乌克兰政权更迭迫使普京对西方进逼采取强硬反击。他的目标十分明确:捍卫俄罗斯的核心利益,保住俄罗斯的最后一道外围防线,阻止北约陈兵俄罗斯边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