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怎么看“三跪九叩”式孝道

上海:怎么看“三跪九叩”式孝道

摘要:“孝”是儒家价值观的核心。从修身齐家到治天下,仁者爱人的起点就是孝悌。如果连父母兄弟都不爱,又怎么去爱世人?这样一种观念,放到今天来看,也仍然不过时。然而,由于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出现过逆反和中断,人们对包括孝道在内的传统文化,是有隔膜的。要重新拾起祖先的精神遗产,就不得不经历一个再认识的过程。

800多名中小学生,集体向父母三跪九叩,发誓“永远孝顺爸爸妈妈”——嘉定区某学校举行的“祭祖大典”,让不少网友心生违和感,一些质疑声音随之而来,或认为跪拜是一种糟粕,或认为是搞形式主义,更有人直接吐槽其培养“奴性”。与之相对应的是,对此表示支持的网友们也奋力反击,认为孩子跪父母并无不可,弘扬孝道确有现实意义。也许,这样的激辩,正说明我们今天对传统孝道有点陌生了;同时,当我们重新想要评价和亲近自己的文化传承时,也不要忘记现代社会文明所应有的开明、包容和尊重。

“孝”是儒家价值观的核心。从修身齐家到治天下,仁者爱人的起点就是孝悌。如果连父母兄弟都不爱,又怎么去爱世人?这样一种观念,放到今天来看,也仍然不过时。然而,由于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出现过逆反和中断,人们对包括孝道在内的传统文化,是有隔膜的。要重新拾起祖先的精神遗产,就不得不经历一个再认识的过程。

就在不久前,一则郭巨埋儿奉母的二十四孝公益广告,也曾引起舆论哗然。然而,在埋儿这一极其有悖人伦的表象下,实际上还有前后因果。重读原来的文本,故事是这样的:郭巨把家产分给弟弟,自己独自奉养母亲,由于痛心母亲太过宠溺孙子,想要埋掉孩子,结果在挖坑时发现地下黄金,当然孩子也没真的埋掉。稍有理性判断者,不难发现,故事编写者并不是真的鼓吹埋儿,而是力图以感天动地的情节,来宣扬善有善报。这种手法在那个时代的文艺创作中,可谓司空见惯。而且,郭巨埋儿能不能代表传统的孝道?实在存疑。围绕二十四孝的争议,也不是现在才有。审视二十四孝的历史变迁,从汉代的《孝子传》到清代《二十四孝鼓传》,编排不一。宋代版本的二十四孝中,还有类似割股疗亲、卧冰求鲤这样极端不科学的案例,在元代郭居敬版本中就已经被删去了。儒家并不提倡为了一种道德,而损害另一种道德。孔子说:“今之所谓孝,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因此,真正的孝道,是一种传承朴素人类情感的道德文化,而绝非被后世教条化、极端化的条条框框。在摆脱两千年封建残余的过程中,中国人重新反省自己的传统,切不可矫枉过正,把孩子和脏水一起泼出去了。

今天,我们再来谈“孝”这样中国味十足的文化传统,应该有起码的文化自信,兼具现代人的开放视野。当下弘扬孝道,并不是重走旧路,去搞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而在于用文化记忆唤醒和激发人们内心的真善美,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一些朴素而有力的精神财富,成为现代社会运行和发展的有力支撑。所以,我们既要尊重和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涵,又要不断把时代特质充实进去,使其具有新鲜的生命力。因为再好的传统,如果不能接地气,也就谈不上传承。就拿二十四孝来说,即使其内容过时,也不等于内涵和形式完全过时。旧瓶照样可以装新酒。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的新二十四孝,就包括教父母学会上网、每周给父母打电话等充满时代气息的内容。这样的二十四孝,有什么不好?

只有让文化根脉深植在现实土壤里,在人们内心中建立起广泛认同,才会使人感到生命有温暖,前行有定力。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