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常修为官之德(2)

领导干部要常修为官之德(2)

常修为官之德,要利为民所谋。“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人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一首诗道出了清代山东潍县县令郑板桥时刻牵挂民众之疾苦、夜听竹声牵动利民之心。做官就是从政,在其位,谋其政,干政事、做正经事。“人而不勤,万事俱废。”自古勤政者,大都以勤苦自励,念念于民事。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党的宗旨,一事当前,先为党和人民利益打算,心中要装着人民、装着百姓,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为人民多作奉献视为人生的真谛、快乐的升华、幸福的源泉。要把自己的忠诚、智慧、辛劳全部奉献给党的事业,做到勤业、敬业、精业、守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时刻关心群众安危冷暖。要把能发展、会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作为为官的最大的光荣,把停滞不前和自甘落后作为最大的耻辱,大兴干事创业之风,多谋、善谋,多行、善行,不摆花架、不图虚名,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多做群众所想、所需、所盼的民心工程、德政之举,造福一方百姓,促一方经济社会发展。 

常修为官之德,要以身为范,为政清廉。“儿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儿孙超过我,又留钱干什么。”这句话看似平凡,却包含着很深的人生哲理。一个孔繁森,一个王宝森,两个都是党的领导干部,两个都是出身贫寒,然而同样的成长经历,却是不一样的发展结局:孔繁森为了人民交给的重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终被誉为人民的好干部、好儿子;王宝森位高权重,从接受吃吃喝喝、小恩小惠开始,发展到大肆收受贿赂,堕入“万劫不复”的犯罪深渊不能自拔,最终落得家毁人亡、臭名远扬。纵观王宝森之人生轨迹,就是贪欲之心在作恿。作为领导干部,面对诱惑和考验每天都有,陷阱和圈套随处都在,关键是要恪守“其身正,不令而行”的古训,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坚决做到在权力面前不忘形、名权面前不失态、钱财面前不花眼、酒桌面前不贪杯、纪律面前不违规,做到自重、自省、自律,管住小节、挡住诱惑,慎初、慎微、慎权,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要管好自己的交际圈,慎重交友,择廉交友,对朋友之言听之有鉴,对朋友之托思之而行,对朋友之事处之有章,对朋友之才秉公而用,切不可为关系所累,为人情所困,为金钱所左右,放弃原则,违规犯纪。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