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立合意的中国经济新常态(4)

如何确立合意的中国经济新常态(4)

第三,动用国有资本偿还国家的或有负债。所谓“或有负债”,是在资产负债表上没有记载,却早晚必须偿还的负债。其中最突出的是社会保障基金缺口。据计算,其中对老职工的社会保障欠账就高达几万亿元。及早归还这类欠账,可以减轻偿债压力,还能创造更有效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对于这一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有明确的规定,要求拨付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应当尽快实现。

第四,对资不抵债的企业实施破产清盘或者在破产保护下重整。对于一些破产企业的债务,停止由政府出资实行100%的刚性兑付,来避免加大道德风险。这样来化大震为小震,避免风险积累,导致大震。

第五,盘活“死资产”。由于前一时期的过度投资和粗放增长,在全国各地形成了一大批“晒太阳”的开发区、绵延好几个街区的“死城”等“死资产”。虽然很难,但是应当努力设法盘活,这样就能把资产负债表的杠杆率降下来,降低出现“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可能性。

除了采取以上这类堵塞漏洞、释放风险的措施,还应当辅之以宏观经济当局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适度的短期调节。这两类措施的综合运用,使我们能够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不出现系统性危机,为推进改革争取时间,使改革和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坚定有序地推进改革,保证合意的新常态得以确定

对于全面深化改革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当前是应当把提升增长速度、还是应当把推进改革放在优先地位,学术界和经济界一直有争论。在我看来,改革能够解决问题,不仅是一个在理论上得到证明的问题,也已经为近期的实践所证实。

有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需要维持8%以上的GDP增长率,因为要保就业。保就业当然是必要的,但是这种观点从学理上说有点问题,就是把就业情况和GDP增长之间的关系看成是线性的。其实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因为增长有个结构问题,有的行业增长1%,它的就业可能超过1%,有的行业增长1%,它的就业可能不到1%。我们过去大量投资建设的资本密集型产业,长期就业数量并不大。这几年的情况非常明显,最近三年的经济增长率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下走的,但是就业的状况却有所改善。比如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从2010年的10.4%一路下行,降到7.7%,但就业的情况、特别是低技术水平劳动者的就业情况却比以前来得好。据国家统计局报告,2013年原来要求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实际完成1310万人;2014年前三季度增长率再下一个台阶,但就业情况比2013年还好一点。实际的情况可能没有统计数字那么好,但就业情况有所改善是肯定的。

为什么发生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服务业加快了发展。服务业的发展曾经是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我国的“十一五规划”总结“十五”的经验,提出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是提高效率。我在《中国增长模式抉择》这本书讲到了当时讨论的提高效率的四个主要源泉。第一,是让农民工变成市民,成为有知识、有技术的劳动者。第二,是要实现制造业的服务化,或者说,产业链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实现制造业的服务化。第三,是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第四,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整个国民经济,而信息产业从本质上说,或者说它的主要的成分,就是服务业。所以总而言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效率的要点,就是要发展服务业。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