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景:获得感
民生为本,释放改革红利
“提质增效是‘新常态’的本质”,甘肃省政协副主席栗震亚委员认为,其指向是国民生活质量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提升,“就业稳,价格稳,民生保障更完善。”江西赣县五云镇镇长明经华代表也说:“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赣南老区的发展,一大批项目惠及老区。近年来,五云镇群众收入不断提高,年收入超10万元的已有260多户。我们对未来信心越来越足。”
立国之道,惟在富民。老百姓收入提高,将释放巨大的消费潜力。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局长杨和荣代表认为,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促使经济由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这就是很好的说明。
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广西梧州中恒集团董事长许淑清代表认为,加快经济转型、提质增效,让子孙后代除了享受经济积累,更要享受绿色国度,才能提升群众的“获得感”。
切实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关系着人民的幸福。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历阳镇大荣村村民赵兴娣,2013年患上了食道癌,两次住院花费16万多元。“因为新农合政策,我两次看病报销了8万多元钱。每次报销的钱就是我的救命钱。”赵兴娣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提高到每人每年380元,还将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这些都将为赵兴娣们带来福音。
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学专业应届毕业生马艳刚刚找到满意的工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相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之路会越走越宽。”马艳说。
人民网网友七禾留言:“对‘民之疾苦,国之要事’的说法,我感触很深。从普通的教室供暖小事,到养老并轨的重大改革措施,民生话题备受代表委员的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也做出了改善民生的具体承诺,令人充满期待。”
发展蓝图已经绘就,改革措施逐步落地。收入分配的公平,民生保障的完善,生态环境的好转……群众的“获得感”正从纸面上一步步变为现实。而我们的信心,正来源于此。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