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针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正风反腐实践,也凸显了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一方面,从查办案件情况看,一个地方政治生态遭到破坏,腐败就不可避免。像山西“塌方式腐败”的根本原因,就是政治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有的地方政治生态恶化,干部被“围猎”,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腐败问题不断发生。
另一方面,随着正风反腐的高歌猛进,“四风”问题和腐败蔓延势头得到一定遏制,政治生态也有了明显改观,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党风持续好转并带动政风民风不断进步。代表委员对此有着清晰认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以前我曾经跟人说过,深入基层深入不下去了。为什么?地方上老有领导围着,今天请我吃饭,明天请我吃饭,时间都被他们占去了。现在,领导不陪我们吃饭了,我们吃自助餐,有了更多时间跟群众接触。”
在全国政协委员、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赖钟雄看来,通过刮骨疗毒的反腐手术,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投资环境健康,人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活力就可以激发出来。
目前的政治生态虽有好转,但仍然“脆弱”。构建“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营造良好从政环境,任重道远。
“近来落马的梁滨、景春华等人充分说明,河北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反腐败任务依然非常艰巨。”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表示,河北具有“两个务必”的红色基因,会像治理生态环境一样,把净化政治生态作为硬性目标,坚决打赢反腐败这场输不起的斗争。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蔡玲认为,铲除“塌方式腐败”的土壤,重构清正、清廉、清明的政治生态,关键是破潜规则,树明规矩;核心是解决用人导向的问题,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把为民、务实、清廉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3月9日,在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立正身、讲原则、守纪律、拒腐蚀,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
“关键少数”的概念并不陌生。在一个月前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从严治党,关键在于从严治吏,同样需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抓住这个“牛鼻子”。
中国古代官训称“民以吏为师”,官员执一方之治权,领一地之教化,理应成为群众的道德学问楷模。而“关键少数”的“关键”,更加体现出领导干部特殊的政治社会角色。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无形中在营造一种风气、提倡一种追求、引导一种方向;领导干部如何扮演角色、如何发挥作用,势必影响党和国家的形象和威信。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查处的腐败分子中,方方面面的一把手比例不低。这说明,对一把手的监督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