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及2030年目标的前瞻思考(4)

“十三五”规划及2030年目标的前瞻思考(4)

四、“十三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及布局设计

“十三五”规划将体现党中央对未来发展的一些重要的思路和考虑,同时,“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之前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这些都对“十三五”规划编制提出了新要求,也使得“十三五”规划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地位。因此,“十三五” 规划的编制需要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学设定规划目标和指标,使“十三五”规划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反映人民意愿。[9]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深刻含义,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以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的全面建成,这也反映了我国进入“全面现代化”的时代。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根据十八大提出的要求,“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进一步推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十三五期间可以把经济增长率指标定在7%。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政策的关键是,通过深化各项改革措施,转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把经济发展引向平衡发展、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的轨道上。预计2020年人均GDP将超过1万美元以上,初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GDP水平,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总目标。

——加强社会建设,继续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扩大人民民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使人民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和显著的改善;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凝聚力。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显著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素质,基本建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适应人民群众需要的文化产品,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明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国际竞争力。

——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阶段,初步建成美丽中国。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生态退化面积减少,绿色生态空间有所扩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根据上述主要发展目标,以2015年为基期,特设计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共计29个国家最优先发展指标,如下表所示:

4

5

6

数据来源:2015年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3月),2020年数据为预测数据。

注:①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绝对数按基年不变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②内为五年累计数或平均数、平均增长率;③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指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总人数与年末全国总人口之比;④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按照不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确定。城镇医疗保险覆盖率是按城镇就业人数计算;⑤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是按城镇就业人数计算。五、2030年远景目标

从现在起至2030年,对我国来说,仍然是可以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将从全面小康社会走向全民共同富裕社会,从中上等收入水平迈向高收入水平,从高人类发展水平迈向极高人类发展水平。这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中国全面现代化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创新的关键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先富论”阶段(1978-2001年),以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提出“先富论”为标志,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现代化“两步走”为核心目标,并如期实现了这一目标;二是转向“共富论”阶段(2002-2020年),或向共同富裕方向的过渡阶段,以江泽民同志提出20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为标志,逐步消灭贫穷,达到共同富裕,到2020年将全面实现这一目标;三是全面迈向共同富裕阶段(2020-2030年期间),即“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阶段,[10]这是中国道路的本质,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最重要的发展主题、最核心的发展目标和最大的发展任务。

到2030年,中国将进入世界高收入国家行列、极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行列,城乡、地区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全体人口全覆盖,基尼系数不断下降,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生态文明与绿色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更加完善,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达到更高水平。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及影响更加明显,对人类发展的贡献更加重要。这就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8]李克强. 2014年 9月2日在主持召开国务院组成部门和相关单位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DB/OL].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

[2] China Becomes the Worlds largest Economy in 2013 [EB/OL].World Economics, December 2013.

[3] 胡鞍钢、高宇宁.中美关系实力基础的根本变化:对中美综合国力的评估(1990-2010)[R].国情报告,2013(24).

[4]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EB/OL]. 新华网.

[5]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R].2014-3-16.

[6] 胡鞍钢、周绍杰 .中国正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高收入进军[R].国情报告,2014(14).

[7] 李克强. 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EB/OL].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2-11-21. .

[9] 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扎实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EB/OL]. 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10] 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人民网.

[基金项目]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自选课题“‘十三五’规划总体思路及2030年远景展望”。

(作者分别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教、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