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纲领 行动指南(2)

思想纲领 行动指南(2)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厚重而深邃,具有历史的穿透力、现实的洞察力,登高望远,直面未来,既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揭示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标识,也展现了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广阔胸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信念和鲜明立场。

在阐释中国梦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当代中国精神的完美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重大命题,并系统阐发了这一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同时指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创造和传承下来丰富的优秀文化传统。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等等。这些重要论述,充分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深深熔铸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生生不息、顽强奋斗的力量源泉,必将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丰富的精神力量和价值资源。

在滋养核心价值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当代中国精神的完美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精神层面的结晶,又是中华文明长期滋养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蕴含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指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要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经常引用中华古典名句,用以体现家国情怀、诚信风尚、做人准则等,使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在倡导和平发展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当代中国精神的完美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增进国家之间交流、消除相互认知上的隔膜和“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既指出爱好和平在儒家思想中有很深的渊源,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又强调要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科学对待文化传统,把和平发展的理念落实到政策和行动之中,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明确表达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和文明多样性的国际主张,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了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风采,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处理国际事务、实施国际战略中的独特优势和价值。

在彰显民族特色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当代中国精神的完美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其精华,使其系列重要讲话朴实自然接地气,贴近群众个性化,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感染力。比如,借“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说明群众利益无小事,用“慧者心辨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告诫党员领导干部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引“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凸显共产党员的本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始终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其精华,说中国老百姓喜欢听、听得懂和管用的话,既生动朴实、情真意切,又深入浅出、富有哲理,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理论通俗化,体现了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