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助推亚洲迈向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助推亚洲迈向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是今年博鳌论坛重要议题。论坛上有多个有关“一带一路”的活动,其中包括企业家和“一带一路”沿线有关国家领导人的对话,还有一场专门就“一带一路”的演讲。中国提出并实施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是在国际国内新形势下,对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和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模式的新探索、新创举,将有助于推进亚洲迈向命运共同体。

全球经济再平衡要求创新国际合作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全球经济陷入严重失衡的境地。主要经济体为了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纷纷从本国利益出发制定经济复苏计划和政策,导致各种保护主义抬头,合作与协调意愿下降。其结果是,发达经济体虽然开始走出经济危机,但违背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给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与稳定带来了新的威胁,使全球经济再平衡举步维艰。这就凸现了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区域合作、探索共赢合作新模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此,欧盟早在2003-2004年就推出了“欧洲邻国政策”和联合行动计划;2009年3月又出台了旨在加强与六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合作的“东方伙伴”计划。美国分别在2009年11月和2013年6月主导启动了试图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谈判和建立欧美统一市场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俄罗斯则从2007年开始加快了独联体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在2014年5月与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签署了《欧亚经济联盟条约》,力争从2015年到2025年前实现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中国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中,对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不断探索国际合作与共赢的新模式。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进行演讲时,第一次提出以创新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在随后的10月3日,习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又首次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在2014年APEC会议期间,习主席对建设“一带一路”的系统阐述,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欢迎和支持。

“新常态”下需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对外开放上,中国采取了由南到北,由东部沿海地区向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层层推进的政策措施,使得东部地区率先快速地发展起来。1999年国家又提出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但由于受特殊条件和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的限制,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与东部的差距仍然非常大。2013年西部地区人均GDP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三,仅为最高值的三分之一多一点。为此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通过加快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来促进西部地区的繁荣、发展和稳定。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