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助推亚洲迈向命运共同体(2)

“一带一路”:助推亚洲迈向命运共同体(2)

就全国经济发展阶段来说,中国经济发展正步入“新常态”战略机遇期。一方面,中国在装备制造、基础设施、电力设备等领域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和技术实力,切合了当下沿线各国的需求,具有“走出去”的巨大潜能。另一方面,中国面临着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经济增长动力由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等趋势性变化,这些都需要通过加快改革开放来适应。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建设“一带一路”提升为国家战略,提出要“加快与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这表明我国已经开始构建“新常态”下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共赢模式源自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创新

建设“一带一路”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了创新:

在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理念上,基于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原则,创造一个包容性的发展平台,打破领土纠纷、政治制度和宗教文化差异等各种合作障碍,让沿线任何有合作意愿的国家自愿平等地参与,共商、共建、共享经济发展之路,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繁荣发展的“命运共同体”。这既与历史上完全由美国主导,以拯救欧洲经济为名,行对外经济扩张、巩固自身全球霸主地位、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之实的“马歇尔计划”存在本质区别,也不同于当代具有明显遏俄色彩的欧洲“东方伙伴关系”计划。

在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方式上,实现由东部沿海地区的率先开放与发展带动内地的开放与发展,由借江出海、借路出境向主动承建国内外交通、港口等基础设施,打造一条发端于中国各省市,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欧洲部分区域的、世界上跨度最长、覆盖约44亿人口的经济大走廊,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创造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和沿线各国共同繁荣的新局面。

在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内容上,赋予古丝绸之路新的历史使命,将经贸往来、增进友谊发展成为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的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

(作者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研究》主要参与者)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