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发达国家之中国特征初探

中等发达国家之中国特征初探

自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三步走”战略以来,“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一直成为鼓舞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战略目标。随着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推进,人们对实现这一目标的期待越来越强烈。那么,它到底是怎样一种目标,又具有哪些特征呢?可以预料,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之时,我国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并在居民收入、人均寿命、社会保障等方面具备中等发达国家的一般特征。同时,“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即便同处于中等发达水平的不同国家,由于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不同,在现代化的路径选择、目标设计上也会表现出各自特色。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文明古国而言,所建成的中等发达国家必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征。

从综合国力来看,我国将是块头大、实力强的中等发达国家

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巨大进步。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再攀新高,继美国之后成为全球第二个超过10万亿美元规模级别的经济体。在人口多、底子薄的基础上,我国成功地走出一条后发追赶之路,无疑是值得自豪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国经济总量虽大,但除以13亿多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排在世界第八十位左右。”习近平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表明,应该从总量和均量两个角度看待我国的发展状况。综合来看,我国现在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展望未来,我国在同步提升经济总量、人均均量和发展质量上还要下大功夫。“块头大不等于强,体重大不等于壮,有时是虚胖。”鸦片战争前,我国经济总量世界排位靠前,但缺少先进科技支撑,结果在西方坚船利炮下不堪一击。这说明,在国际竞争中,无论讲总量还是比均量,关键要看发展质量,靠科技力量。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只有成功实现由资源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才能顺利实现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目标。以此为前提,同时综合考虑现行基础、发展速度、人口增长等方面的情况,到2050年前后,我国将有可能成为第二人口大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有望跻身世界前五十位。由于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较高的均量水平,如果能发挥块头大的规模优势,我国的综合国力将位居世界前列,将是块头大、实力强的中等发达国家。

从制度属性来看,我国将是中等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战结束后,一批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选择了资本主义制度,但其中大多数并未因此走上真正的发展之路,有的甚至仍然徘徊在落后边缘。在严峻的事实面前,国际上一些有识之士进行了深刻反思。巴西学者多斯桑托斯在有关著述中指出,所谓西方现代化模式可以被落后国家模仿的假设,“是一种意识形态抽象的结果”“在现有历史条件下绝不可能实现”。自鸦片战争以来,尽快实现现代化一直是几代中国人的不懈追求。一部近现代中国史,也是一部艰辛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历史。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少数人主观意愿的产物,而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人民的必然选择。

国际国内的经验表明,照搬西方模式是行不通的,现代化绝不止一种模式。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一个附庸国,而且就连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党和国家的长期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实践表明,作为一种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道路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会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我国终将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成就,打破所谓“现代化就是西方化、就是资本主义化”的认知定势。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